看到了吗?这就是康熙的思想转变。在康熙皇帝眼中,什么是好官,什么是好巡抚?只要你不扰民,不索诈,即使稍微贪一点点,也是无可厚非的。康熙也知道,本朝官员的俸禄并不高,如果仅凭那点俸禄,恐怕连平常的生活用度都未必够,他又怎么可能在职位上一文不取?因此,康熙对于好官的要求并不苛刻,也不吹毛求疵,只要你在大是大非上不出问题,那你就是好官,就是廉政先锋,在小事情上腐败一点点,皇帝是不会追究的。
连皇帝都是这样的态度,下面的官员就可想而知了。我们从康熙中后期的一件大案上,就能看出康熙朝后期官场的腐败程度。
康熙五十年(1711年)九月初九,在江宁贡院门外,大批的考生聚集于此,因为这一天是江宁乡试发榜的日子,所有的考生都在此翘首以盼。等到榜单发布,眼尖的人迅速从榜单上发现了猫腻,因为上榜的人中大部分是官员子弟和盐商子弟,换句话说,就是上榜的人都是有权有势的“富二代”,而在这些“富二代”中,有两个名字最显眼,一个是吴泌,一个是程光奎。为什么这两个人最显眼呢?因为这二人是当地有名的盐商子弟,是出了名的不学无术之人,平时大字儿都不识得几个,怎么可能考上举人?很显然,这次科考存在着严重的舞弊问题,肯定是那些有权有势的人背地里贿赂了考官,才使那些不学无术之徒中举的。
于是,举子们义愤填膺地聚集到一起,一致声讨此次科考的主考官——左必蕃和赵晋。与此同时,一些举子还把财神爷搬到了夫子庙里,让孔夫子和财神爷并列,并且在江宁贡院的牌匾上贴了张条子,条子上白纸黑字写着两个字——卖完。这显然是讽刺,讽刺只要花钱就可以买到举人,而且举人已经被有钱之人买光了。总而言之,举子们用各种方式对科考考官进行口诛笔伐,一时间,整个江宁城沸腾了。
此时,时任两江总督的噶礼站了出来,他派兵包围了江宁贡院,并将十几名带头闹事的举子抓了起来,还声称要以诬告的罪名论处他们。噶礼的这种做法令众举子更加气愤,他们与士兵发生了冲突,事态已经发展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此时,身为江苏巡抚的张伯行,在第一时间,将此事整理成奏折,并上呈给了康熙皇帝。张伯行曾是福建巡抚,在清朝政坛上以廉洁著称,还曾被康熙赞誉为“清官第一”。而下令围捕江宁举子的噶礼,则是康熙身边的红人,是一位满族高官。他此前在山西任职时,就有多次贪赃不法的记录,但并未受到康熙皇帝的惩处。所以,在常人看来,这次张伯行的行为可能会吃亏,因为一旦康熙不追究噶礼的责任,噶礼必然会报复张伯行。
看到张伯行将此事上奏朝廷,身为主考官的左必蕃坐不住了,他也拟了一份奏折,首先承认此次科考存在舞弊行为,并且把所有的责任一股脑儿地推给了考官方名和王曰俞,他说,吴泌和程光奎这两个考生就是方名和王曰俞推荐上来的,自己根本不知道这两个考生是不通文墨的登徒浪子。
此外,江宁织造曹寅和苏州织造李煦也将这件事写成了奏折,指出此次科考存在重大舞弊问题,并将奏折上呈给了康熙皇帝。康熙皇帝看到摆在眼前的几份奏折,清一色地都是在说江南科考的舞弊事件,顿时龙颜大怒,下令彻查,并把彻查的任务交给了钦差大臣张鹏翮。
张鹏翮是武英殿大学士,同时也是户部尚书,他做事干练,被派到江宁之后,迅速与两江总督噶礼、江苏巡抚张伯行组成了“临时特别刑事法庭”,共同查处此次科考舞弊事件,并将涉案的考官左必蕃、赵晋、方名、王曰俞一律就地免职,听候发落。
审案地点设置在扬州,首先被审理的就是吴泌和程光奎。吴泌和程光奎被带到堂上后,吓得双腿直打哆嗦,还没怎么盘问,两人就将作弊的细节全盘托出,果不其然,这两个考生都是盐商子弟,都贿赂了主考官赵晋,甚至还有代考、打小抄等作弊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