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到这儿还远没有结束,雍正元年(1723年)三四月间,雍正护送康熙梓宫至遵化景陵举行葬礼,王公大臣全部随行,胤禵也在其中。葬礼期间,雍正训诫胤禵,胤禵表示不服,后经胤禩劝说,胤禵才稍微平息怒气。
等到葬礼结束,班师回朝之时,雍正突然传下谕旨,让胤禵留在遵化,负责守陵,以尽孝心。同时,雍正还派副将李如柏负责看守和监视胤禵的一举一动。明眼人都知道,所谓的守灵尽孝不过是个幌子,雍正实际上是把胤禵囚禁了。
后来,雍正在打击胤禩集团之时,给胤禵定了十四项大罪。不过,雍正并没有像处理禩那样处理自己的亲弟弟,定完罪之后,雍正将胤禵召回京城,囚禁在景山的寿皇殿内,生活供给还算周到。一直到雍正驾崩,胤禵都被囚禁于此,直到乾隆即位,才将他释放出来,并恢复了爵位。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雍正之所以对胤禵如此重点打击,一方面是二人情谊淡薄,另一方面则是出于现实的考虑。就当时的情况而言,胤禵对雍正有着两点威胁:第一,胤禵领兵在外,既有声望,也有兵权;第二,胤禵此前和胤禩走得很近,曾多次助力于胤禩。
实事求是地说,单论其中的任意一点,胤禵都不足以对雍正构成威胁。兵权的问题之前说了,胤禵要起兵谋反是不可能成功的。而要说胤禵和胤禩的关系,那其实也无足轻重。因为这二人虽然看起来亲密,但实际上并不是一条心,因为胤禵自己也有夺权上位的小心思,是不可能和胤禩同心协力的,因此这也构不成太大的威胁。真正的威胁在于胤禵同时具备了这两点——不仅手握兵权,而且和胤禩关系亲近,这就直接造成了一种可能,即胤禩和胤禵有条件里应外合,共同来对付自己。一个在内朝有着雄厚的政治资本,另一个则统兵于外,二人一旦合力,那么,刚刚登基的雍正就算有三头六臂也是抵挡不住的。
雍正想到了这种可能性,所以就要防患于未然,而要防患于未然,就必须先控制住胤禵。
控制住了胤禵,危险只能算消除了一半,要彻底地消除这种危险,就要彻底铲除胤禩集团,也就是雍正一朝最大的朋党。雍正对胤禩集团所采取的策略,总结起来就四个字——分化瓦解。当时胤禩集团最核心的三名成员就是胤禩、胤禟和胤䄉,这三兄弟朋比为奸,大肆拉拢朝臣,才有了庞大的八阿哥党,所以要铲除胤禩集团,首先就要剪除胤禩的两只翅膀——胤禟和胤䄉。如果说,雍正对于胤禵,还有耐心进行处心积虑的打击,而对于胤禟和胤䄉,雍正就没有那么大的耐性了。
雍正二年(1724年)四月,胤䄉被圈禁革爵。雍正四年(1726年)正月,胤禟也被圈禁。随着这二人的倒台,胤禩瞬间成了“光杆司令”,面对势单力孤的胤禩,雍正已经有足够的把握来对付他,此时,雍正再也不必去拉拢讨好他了。
雍正二年(1724年)春天,青海的罗卜藏丹津的叛乱被年羹尧平息,而年羹尧是雍正任命的继任抚远大将军,是被雍正安排代替胤禵的,所以这一胜利大大提高了雍正的政治声望。面对这一重大胜利,雍正也自鸣得意起来,他这样说道:“谁不诵朕之福,畏朕之威?”
借着这个余威,雍正终于不必再看胤禩的脸色了。他多次在公开场合数落和责难胤禩,说胤禩不知悔改,结党营私,作威作福。之后,雍正更是将苏努、揆叙、吴尔占等八阿哥党成员撤职治罪,这相当于把胤禩的层层羽翼逐一剥除了。
到了雍正三年(1725年)年底,雍正开始正式清算胤禩的罪行,并让朝臣对胤禩结党营私、擅权乱政等行为予以揭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