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前文所述,雍正皇帝的成功上位,依靠的并不是他一个人的力量,在他背后,是一群人的鼎力协助:允祥、年羹尧、隆科多、戴铎……这些人中,作用最大的就是年羹尧和隆科多。这“一内一外”两个人(“一内”就是隆科多,“一外”就是年羹尧),就如同雍正的左右手,二人在雍正争夺皇位的过程中都起到了左膀右臂的作用,是当时雍亲王集团中的核心人物。
但就是这两个雍正最为依仗的肱骨之臣,最后落得了凄惨的下场,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还要从头说起。
我们就按照“发迹—巅峰—败落”的轨迹来看一下年羹尧和隆科多的人生历程。
我们先来看年羹尧。
在很多演义以及影视作品(诸如《雍正王朝》《后宫甄嬛传》等)中,年羹尧往往被塑造成一个武夫的形象,五大三粗,一身戎装,就连说起话来也是声如洪钟,是所有人口中的“年大将军”。其实,历史上真实的年羹尧并非如此,因为他根本不是武将,而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文人。
年羹尧,字亮工,号双峰,汉军镶黄旗人。年羹尧的家庭算得上是官宦世家,他的父亲年遐龄曾经是湖北巡抚,他的哥哥年希尧也曾经做到工部侍郎的职位,由此可见,年羹尧的家庭环境是非常不错的。
而年羹尧本人呢,他是在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中举的,当时他年仅二十岁,次年,年羹尧又顺利通过会试,并以殿试三甲二百一十八名的成绩考中了进士,成了天子门生。之后,他被召入翰林院,被点为庶吉士,授翰林院检讨,先后担任四川、广东学政,迁内阁学士。
同时,年羹尧还迎娶了当朝大学士明珠的孙女,攀上了高枝。而年羹尧的妹妹也嫁给四阿哥雍亲王做了侧福晋(这里的雍亲王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雍正即位之后,这位侧福晋年氏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皇贵妃,在皇宫里的地位仅次于皇后。有了这样的一个妹妹给雍正当嫔妃,年羹尧自然也就和雍正越走越近,并自然而然地成了雍正集团的重要成员。
之后的年羹尧更是一路升迁,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也就是他三十一岁的时候,年羹尧被任命为四川巡抚,成了封疆大吏。又过了十几年,年羹尧官升一级,成了川陕总督,主掌西部地区的军政大权。
年羹尧的升迁是火箭式的,三四十岁就成了西北地区的军政一把手,这在清朝的历史上是比较罕见的。也许你会以为,年羹尧的快速升迁是由于其深厚的家世背景造成的,其实并非如此。
年羹尧虽然出身官宦,又和雍正结了亲,但是,这并没有为年羹尧仕途的升迁提供多大的便利,要知道,年羹尧火速升迁的时候,正是诸皇子争位战最激烈的时候,那时的雍正为了不落人口实,根本不可能给年羹尧提供庇护。
实际上,年羹尧之所以能快速升迁,靠的全是他个人的卓越才华和能力。年羹尧自幼博闻强识、能文善武,个人能力极为突出。在官任职期间,年羹尧也是尽心尽力,可谓处理政事的能臣,比如他在川陕地区工作多年,除了让百姓安居乐业之外,还做了两件大事:第一件事是修筑驿站,便于在打仗的时候,给军队提供后勤补给;第二件事是辅佐当时正在西北打仗的十四阿哥胤禵。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在康熙第二次废黜太子之后,胤禵是当时最热门的皇位继承人人选,而且因为能征善战,被康熙任命为抚远大将军,主持西北的战事。
而年羹尧名为辅佐,实际上是受雍正指使,暗中钳制和监视十四阿哥,让他无法在前方打大的胜仗。再加上十四阿哥长期远离京城,这样就逐步失去了争夺皇储大位的主动权。不过,也有很多人对此提出质疑,因为胤禵虽然名为“抚远大将军”,但实际掌控的兵力并不多,即便宫中有变,胤禵也未必敢造反,因此胤禵根本不需要被年羹尧钳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