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雍正在给年羹尧的奏折中这样说道:“凡人臣:图功易,成功难;成功易,守功难;守功易,终功难。为君者:施恩易,当恩难;当恩易,保恩难;保恩易,全恩难。若倚功造过,必致返恩为仇,此从来人情常有者。”(引自《朱批谕旨》)这表面上是雍正在对年羹尧讲君臣之道,实际上就是雍正在向年羹尧示威,告诫年羹尧不要那么嚣张跋扈。
此外,在公开场合下,雍正也曾对诸位大臣说道:“朕岂冲幼之君,必待年羹尧为之指点?又岂年羹尧强为陈奏而有是举乎?朕自揣生平诸事不让于人,向在藩邸时诸王大臣不能为之事,朕之才力能办之,诸王大臣见不到之处,朕之智虑能及之。今居天子之位,尽其心思才力以转移风俗,岂肯安于不能?年羹尧之才,为大将军、总督则有余,安能具天子之聪明才智乎?外人制造谣言,加年羹尧以断不可受之名,一似恩威赏罚非自朕出者,妄谬悖乱,一至于此,深可痛恨!”(引自《雍正朝起居注》)以上这些都是雍正释放出的信号,如果年羹尧聪明,他早该看出雍正对自己已经不是简单的不满,但他依然我行我素,对于这些信息视而不见。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更多对于年羹尧的“投诉”,如同雪片一般飞到雍正的案牍之上,于是雍正开始明白,年羹尧是无药可救了。
雍正三年(1725年)的二月二日,大清王朝发生了一个奇特的天文现象,历史上称之为“日月合璧,五星联珠”,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太阳和月亮同在天上,水、金、火、木、土五颗行星连成一条直线。这一现象在古代可是大吉之兆,是百年难得一遇的祥瑞。
不过,也正因为“五星连珠”是祥瑞,历史上经常出现捏造祥瑞的事情,目的是为了服务于政治。比如,刘邦称帝即位的当年,史书记载就发生了“五星联珠”现象,但是根据现代天文学家的推演发现,真正的“五星联珠”发生在汉高帝二年,而并非史书所记载的汉高帝元年。同样的,雍正三年(1725年)的这次“五星联珠”也系捏造,因为现代天文学推演发现,整个清代根本就没有出现过“五星联珠”。很显然,这不过是一场“逗你玩”的把戏。
按照以往的惯例,一旦有祥瑞出现,就意味着国泰民安和皇帝治国有方,大臣们应该向皇帝上表庆贺。年羹尧也不例外,他写了一封表来夸赞雍正皇帝,然而,一场大祸也由此而起。
这场大祸的缘起就是这封庆表,在这封表中,年羹尧用了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本应写作“朝乾夕惕”,结果年羹尧却写成了“夕惕朝乾”。有人会问,这有什么区别吗?“朝乾夕惕”和“夕惕朝乾”都出自《周易》,意思都是从早忙到晚,工作很勤勉,用在雍正这个“劳模”身上是非常恰当的,因此从字面意思来理解,“朝乾夕惕”和“夕惕朝乾”是没区别的,但是,庆表不是简单的文书,里面的用词全部都应该是官方政治用语,是绝对不能乱用的,“朝乾夕惕”就是这样的政治用语,如果把“朝乾”和“夕惕”的顺序前后颠倒,字面意思是没什么区别,但论起政治含义,那就截然相反了。
“朝乾夕惕”的政治含义是君主早上对臣子进行了一番夸奖,晚上臣子就要认真学习和领悟,并警醒自己,在当晚贯彻落实皇上的嘉奖;而“夕惕朝乾”的意思是晚上要做足功课和准备,以便白天去应对皇帝。如此一看,意思果然大不一样,“夕惕朝乾”分明就是说皇帝故意刁难臣子,臣子晚上不睡觉,净琢磨第二天如何来敷衍皇帝,这简直就是欺君。
如果放在平时,雍正肯定是不会当回事儿的,把它看成一个小小的笔误而已,但是今时不同往日,雍正已经对年羹尧的骄横跋扈非常不满,他正等待时机收拾年羹尧呢,如今机会来了,他又怎么会轻易放过呢?
于是,雍正开始“小题大做”,他愤怒地指责年羹尧:“自恃己功,显露其不敬之意,其谬误之处断非无心。”(引自《雍正朝起居注》)雍正几乎是吹胡子瞪眼,脸上已经全然没有以前对年羹尧的温和神情。当然,雍正也未必是真的生气,生气仅仅是雍正借机“炒作”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