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与刘宝全先生 (1)

中国戏剧大师回忆录 作者:梅兰芳 马连良 程砚秋


马连良

刘宝全先生生前曾经和我有过二十多年的交往。在过从之中,我们始终是亲密无间,不分彼此,友谊非常深厚。为此,愿将我所知道的有关刘先生生前的一些事迹,记述下来。

我第一次观摩刘宝全先生的演出,是在一九二三年。那时候我才二十多岁,就已经久仰刘宝全先生的大名了。

那天晚上,刘先生在前门外石头胡同“四海升平”演出。这家杂耍园子在当时算是比较不错的。门口上下都有廊子,挂着一块绿底金字的牌匾。著名曲艺演员:荣剑尘(单弦)、金万昌(梅花大鼓)、万人迷(相声)等也都在这里演唱,大轴是刘先生演唱京韵大鼓——“闹江州”,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当天刘宝全先生出场时的神态。他出场时的风度和气派是那样光彩照人,精神焕发。

这一天,他穿的是银灰色的长袍,上罩青缎子马褂,下身是藏蓝色的长裤。用腰带绑住裤腿。鱼白色的布袜子,配着一双青双脸的便鞋。虽然那一年他已经是五十多岁的人了,红光满面,两只眼睛炯炯有神,给人一种精神、健壮、洁净、大方的印象。

他满面笑容向观众鞠躬致意,感谢观众在他出场时为他热烈鼓掌。然后,从容不迫地脱下身上的马褂,露出里面的坎肩。谈笑自若地表白了几句“垫话”,接着拿起鼓键,随着弦师所弹的过门,轻敲几下。顿时就把全场观众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他的身上。使本来相当混乱的剧场秩序,一下子就安静下来了。

几句大腔过后,我和在场的观众,完全被他那精湛的演唱征服了。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我逐渐忘记了站在台上演唱的刘宝全,而进入了一片艺术的幻景。似乎看到了那浩浩荡荡的江水,那顺水漂来的小舟,那黑大粗壮的李逵,那身躯矫健的张顺,听到了李逵的叫嚷,张顺的回答,二人的叫骂,双方的厮打,甚至还听到了二人搏斗时由于用力过猛所引起的气喘吁吁的声音。接着,宋江和戴宗来到江边,经过解劝,一场风波始告平息,二位英雄言归于好。一直到弦声中止,鼓声停住,我才从幻景中又走了出来。看见站在台上频频鞠躬的刘宝全先生,听见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情不自禁地也使劲鼓起掌来。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怀着满意而又不够满足的心情,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剧场。一路上思索着刘宝全先生演唱时的行腔吐字,功架神情,心情激动,无法平静。

这就是我第一次欣赏刘宝全先生的演唱时所得到的印象和感受。虽然,这件事已经过了四十年,但是,现在只要我闭眼一想,当天晚上刘先生演唱时的神情姿态,宛然历历在目,刘先生优美动人的曲调声腔,依然萦绕耳边。就像是昨天才经历过的事情一样,印象鲜明而深刻。由此可见,刘先生的演唱,艺术魅力是何等的巨大了。

从此,我便成了“刘迷”,做了刘先生最忠实的观众。每逢刘先生有演出,只要我没有戏,我是场场必到,风雨不误。有时候我倒第二有戏,完了戏匆匆忙忙卸了戏装,还赶到“水心亭”(天桥附近)去听一场刘先生的演唱。后来,有一次我和金少山合作演出“溪皇庄”,其中有一场戏需要串演各种名曲。那天我反串武旦,就唱了一段刘宝全先生的“大西厢”,由“二八的俏佳人”唱到“大红缎子的绣花鞋底儿当了帮”。没有弦子伴奏,就由马富禄用嘴哼哼弦子的过门。观众非常欢迎。到了后台金少山说:“真没想到你会唱刘宝全的大西厢,马富禄会用嘴弹弦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