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是乾隆直至光绪宫中演戏的大概情形,在光绪庚子以前,因为慈禧太后,特嗜皮簧,所以有些戏班,常被大内传去演唱,后来更演变为专挑各班好角到内廷当差,所以不必再传某班全体人马了。这种挑选进去的好角,就叫做民籍教授,外界就叫做内廷供奉。当时梨园行名角,能被传入宫是认为登龙捷径,无上光荣。挑选大名角为民籍教习,是由光绪九年开始,最著名角色有武生杨隆寿(双奎班坐科,后为小荣椿科班班主),张淇林(三庆科班出身,杨小楼的昆戏安天会、麒麟阁都是得其传授),老生李顺亭(小和春科班出身)。光绪十年挑进的有昆旦乔蕙兰(因为兰字与慈禧太后同名,所以改名阿寿),十一年有花脸穆长寿,十二年有武旦李砚云(因为生得小巧玲珑,所以别号小不点),武净李连仲(别号狗熊)。老生孙菊仙,青衣时小福,十四年有杨月楼(杨是文武老生,兼擅武生,猴戏又特别好,宫里民间都叫他杨猴子,他的儿子杨小楼,人们都叫做小杨猴子)。王桂花(就是小生王桂宫,亦名王楞仙,是学徐小香最好的一个小生)。十六年进宫的就是谭鑫培,还有青衣陈德霖(小名石头,是小福胜科班出身,后改在三庆坐科,虽专唱青衣,昆乱兼能,但因曾习刀马,所以亦有武功,后人都叫他老夫子,等于称程长庚为大老板而不名一样)。丑角罗寿山(小名百岁,是名丑刘赶三的徒弟,名旦罗巧福的儿子)。十七年起直到三十三年,以后陆续挑进宫的有:
王福寿——外号红眼王四,小福胜科班出身,工文武老生,并擅武生,杨小楼的“状元印”就是跟他学的,笔者先师孙化成先生亦得他绝艺不少,与孙先生同时的老名票包丹庭先生亦从他学艺,据悉并正式拜师。
刘永春——是铜锤花脸,宗何桂山,光绪庚子以后,一直在外码头演唱。余玉琴——就是余庄,先在上海习艺,刀马旦兼花旦,入京后先搭四喜,第一天就与谭鑫培合演“翠屏山”,深受观众欢迎,他手上排出新戏很多。
田际云——艺名响九霄,是梆子花旦,直隶人。涿州双顺科班出身,所以唱的是直隶梆子,亦擅排新戏。自己办过“玉成班”,小玉成、小吉祥两个科班,还有崇雅社女科班,并开创梆子二簧同台演唱之例(叫做两下锅)。
侯俊山——张家口人,在太原科班习艺,唱的是山西梆子,工花旦而武功特佳,能演“伐子都”,并常反串小生,八大锤的陆文龙尤为出色。
王长林——胜春奎科班出身,搭三庆时曾与程大老板配戏,后来常与鑫培合作。
孙怡云——是熙春堂钱桂蟾的徒弟,与小生朱素云为同门师兄弟,正工青衣,后在三乐科班,崇雅社女科班教戏,四大名旦的尚小云,就是他的徒弟。
汪桂芬——前面已详述,兹不赘。
杨小朵——名昆旦杨朵仙的儿子,工花旦,名琴师杨宝忠就是他的儿子,宝忠幼时出台,艺名即为小小朵。
郎德山——是回教徒,他虽是金秀山的弟子,但被选入宫当差,还早于金两年。
陆华云——是嘉庆年间和春班陆豌卿之孙,先搭福寿班,后为班主,现在演的十三妹就是他和余玉琴研究出来的,后来演安公子的都是他的路子。
金秀山——就是金少山的父亲,是北京旗籍人,票友出身,专工铜锤花脸,拜何桂山门下以后才下海。
瑞德宝——文武老生,兼擅红生,旗籍人。他入宫当差,有两种说法,一说慈禧很喜欢他,特地传旨叫他学习武关,这在当差的人来讲,无异是一种殊荣。另有一说,慈禧很不喜欢他,曾经骂过他一句“倒霉蛋”,照迷信讲,金口玉言,所以他以后潦倒沪上,一直以教戏为生。
孙佩亭——是梆子老生,艺名十三红,当时梆子老生红角,还有十二红、十四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