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说:我梦里的意中人 2

小说课堂 作者:崔道怡


小说与生活相同:一样的鲜活灵动、万紫千红、悲欢离合、圆缺阴晴。生活里有的,小说里大多也有。但生活里的日子零散、杂乱、重复、平凡,小说里的日子,与现实原生态比较,统一、完整、独特、新奇,是生活的凝练与提纯。

小说与生活不同:生活是“有”,是“真”,小说是“无为有”,是“假作真”。

《红楼梦》就是弄假成真的梦。曹雪芹感念“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为使“闺阁昭传”而“实录其事”。但他“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把读者带进“太虚幻境”,让人领悟:“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是人生哲理,又是创作奥秘。小说大都可谓“实录其事”的“太虚幻境”。“实录其事”令人信服,“太虚幻境”令人遐想。

人们读小说,就因明知其假,却心悦诚服。为此,超脱于现实的虚幻世界,应该具备引人入胜、动人心弦、启人思忖、耐人寻味四大性能。

小说的首要前提,在可读性——引人入胜。

人都有好奇心,想要知道未曾经见之事。即便并非出于功利目的,也是一种愉悦人生的心理需求。小说展示的,虽似曾相识,却新颖奇特,能让读者获取山重水复、别开生面的新奇感,得到柳暗花明、释然开怀的快活感。

《红楼梦》虽不以情节之曲折惊险取胜,但人情婉转、人际繁难、人事悲欢,仍能以其内在强大的可读性,吸引读者,梦绕魂牵。

曹雪芹有言:“我这一段故事,可以消愁破闷,可以喷饭供酒……只愿他们当那醉余饱卧之时,或避事去愁之际,把此一玩……再者,亦令世人换新眼目。”

“把此一玩”以“换新眼目”,大众读者心中,小说是——消遣的乐园。

小说的根本素质,在可感性——动人心弦。

人都有认同心,对爱情、亲情、友情的向往有时会超过物质的需求。而人心莫测,知音难得。现实里得不到或虽得到却不理想,便到幻境中寻找。小说幻境比现实更有代表性、更具普遍性,因而能够更容易、更随意与人沟通。

脂砚斋评《红楼梦》,说曹雪芹“滴泪为墨,研血成字”,是“因情得文”,“欲天下人共来哭此情字”。文学欣赏亦同此理,是“因情入幻”,而“幻即是情”。

“因情入幻”而“幻即是情”,性情读者心中,小说是——梦幻的伴侣。

小说的重要作用,在可悟性——启人思忖。

人都有求知欲,借助媒介信息完善充实自己。小说是其中别具特色途径之一:它最宽广,上通天文,下达地理;它最悠远,能把人带到难以涉足的领域。就其总体容量而言,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历史珍贵的遗产,是丰富而辉煌的知识宝库。

若把人生观的形成也作为智能开发与建设看待,则文学的作用与意义重大而深远。它启发人怎样生活,活得更有意义有趣味。当人生脚步徘徊歧路,世界奥秘困扰心绪,小说便是启蒙课本,便是鲁迅指出的“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

《红楼梦》中内涵之味,如脂砚斋说:“囫囵不解之中实可解,可解之中又说不出理路。”读者就在这种“囫囵不解”的求索中,在“解其中味”的感悟中,心领神会,认知生存环境,珍重生命价值,增进学识、阅历和奋进的能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