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观察:眼中丘壑手下风云 3

小说课堂 作者:崔道怡


鲁迅“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他塑造的人物,大都是“静观默察”的成果。在他所接触的人中,确有一个以打短工为生并曾当过小偷的阿桂,那是阿Q的原型。鲁迅对阿桂等人物原型,是经过“静观默察,烂熟于心”了的。但“阿Q的影像,在我的心目中似乎确已有了好几年,却一直并没有写出来的意思”,直到观察与思考深入进“国民的魂灵”,这才拿起笔来,创造了能够使许多人从中看到自己的典型。写作途中,“到阿Q被捉时,做不下去了”,鲁迅在给友人信中透露,“曾想装作酒醉去打巡警,得一点牢监里的经验”。这当然只是一种心情的表白,却也可见他对待观察何等认真。

假使曹雪芹对“当日所有之异样女子”,不是从小起就进行了“半世亲睹亲闻”的观察,对她们的“行止见识”,“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没有“一一细考较去”,怎么可能“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塑造成功《红楼梦》中一系列一颦一笑栩栩如生的鲜明形象。

仅以刘姥姥宴席上引发的一场笑为例——“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然而音容笑貌各有不同:湘云将“一口茶都喷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哎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得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拉着她奶母,叫揉揉肠子”。若对这普通常见的生活情态,未曾有过精细的观察,恐怕难以描绘得如此活灵活现。

对贾宝玉,曹雪芹当然更是观察透彻、体贴入微——看得出那形象的原型,来自他非常熟悉的朋友,甚至其间糅合着他本人。一方面,他把观察所得“实录其事”,另一方面,又投注进了自己的理想:尽管还不完全理解,却倾注着满腔热望。既严格遵从客观实际,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创造出了“今古未有之一人”。这一典型,可以说是天才作家之经验、观察和想象高度凝聚的结晶。所以,脂砚斋说:“宝玉之为人,是我辈于书中见而知有此人,实未目曾亲睹者……其囫囵不解之中实可解,可解之中又说不出理路。”虽然如此,曹雪芹毕竟“听其囫囵不解之言,察其幽微感触之心,审其痴妄委婉之意”,洞察其“于国于家无望”的实质,这才石破天惊,描绘成功这“古今无双”的“绝代情痴”。

曹雪芹对生活与人物这样的“看”,如千手千眼的观世音,有大慈悲,大智慧,大法力,能洞察大千世界,透彻万事万物,普渡芸芸众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