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丁玲传》 争一个共产党员的名分(5)

丁玲传 作者:李向东 王增如


第二,晋察冀中央局某些领导对文化工作、文学创作不够重视,不大支持,有时甚至反感。冀中文协主任王林,11月16日在正定遇见开土地会议回来的沙可夫、丁玲,夜间与丁玲闲扯,丁玲说:“这个大会上,只有罗瑞卿提了几句文艺,说村剧团只应该说八路军好,不能说不好,好鼓励青年们大量入伍。别人就连提一个字也没有。又说,做总结的那一天,冀晋副刊上登了一段田间的诗。因为是一段,所以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彭真看了看不懂何意,问邓拓,邓也说不懂。于是在会议上大发牢骚,说以后要算账,吃多少米,糟蹋多少纸,浪费读者多少时间。因为这一号召,使开会的人们普遍地讨厌起写文章的人们了。事后萧三找彭去谈,写文章的人并不是都如此,彭答应在文字上斟酌修正。”这也会影响周扬对于丁玲写长篇的态度。

第三,周扬早已对丁玲埋头创作、不愿工作有意见,他手下实在缺少丁玲这样的人手。至少有两个例子,一个是1947年3月丁玲住在抬头湾写作,周扬要她搬到城南庄来,丁玲不愿搬,分配她一些事情又不愿做。丁玲3月19日致陈明信说,“搬来后他将找些零碎活给我做。他已要我推荐作品去延安,因延安来电要。我已谢绝,但他总会设法使你不能完全推卸的。”再一个,也是1947年3月,晋察冀中央局宣传部的文艺座谈会上,决定继续出版文学月刊《长城》,成仿吾提议萧三主编,周扬提议丁玲主编,“当会议决定由萧三主编之后,周扬同志还同我说要我主编,我说我要写小说(正在写《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而且萧三同志也知道会议上是决定他主编的。这样周扬同志才同意萧三主编”。丁玲1947年5月15日致陈明信中也谈到:“周扬原来是要我负责的,他就说对他指萧三。无信心。”这一句话,在收入《丁玲文集》时被删掉了。

此外笔者还有一个揣测,周扬担心丁玲因《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而风头太盛,盖过了他刚刚树立的赵树理这个典型。

赵树理小丁玲两岁,1943年就写出《小二黑结婚》和《李有才板话》,前者初版印了两万册,后者在《解放日报》连载,其小说农村气息浓厚,语言尤其生动。周扬1946年7月在张家口丁玲主编的《长城》创刊号上发表了《论赵树理的创作》,这是解放区第一篇研究赵树理的专论,此文随后又在8月26日延安《解放日报》转载,可见周扬之重视。他称赞赵树理的作品是文艺座谈会以后“文学创作上一个重要收获,是毛泽东文艺思想在创作上实践的一个胜利”。周扬作为晋察冀中央局宣传部长,把赵树理树为实践讲话的典型、解放区作家的方向。

接着,周扬因被确定为访美学者,去上海找国民党政府签发护照,同时带去了《李有才板话》,郭沫若和茅盾立即撰文高度赞扬,赵树理的小说随即在国统区名声大振。1947年7月下旬,晋冀鲁豫边区文联召开文艺座谈会,8月10日,《人民日报》刊登陈荒煤《向赵树理方向迈进》的文章称:大会首先讨论赵树理创作,在讨论过程中,大家实事求是的研究作品,并参考郭沫若、茅盾、周扬等对赵树理创作的评论及赵树理创作过程、创作方法的自述,反复热烈讨论,最后获得一致意见,认为赵树理的创作精神及其成果,实应为边区文艺工作者实践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具体方向。在此前后,解放区的出版社编印了多种赵树理创作的评论集。

这个会议刚开完,9月丁玲就把《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拿给周扬,以周扬的眼光,一定能认识到这部小说在反映土改的广度与深度上的巨大价值,整个华北解放区无有可比拟者,但是为了维护他刚刚树立的代表《讲话》方向的唯一典型,也是维护他积极贯彻执行《讲话》的功绩,他以赵为标准衡量丁,只能“扬赵抑丁”,把创作风格与赵树理差异甚大的丁玲及其《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压下去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