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的厄运始于何时?原中宣部的黎之说:“1955年6月底关于胡风的第三批材料公布不久,当时的作协党组副书记刘白羽、作协党总支书记阮章竞共同署名向中央宣传部写报告‘揭发’丁玲、陈企霞等人的问题,并附了有关丁玲、陈企霞等人的材料。这个‘揭发’报告和附件,又提出关于1954年批判《文艺报》的事。材料从‘胡风事件’中揭露出丁玲等一些文艺界领导干部与胡风关系密切,说他们有自由主义。材料很长,有他俩人的签名,我看过这个材料。”
1955年4月,刘白羽被增补为中国作协党组副书记。在1955年和1957年两次批判丁玲陈企霞斗争中,坐阵指挥的是周扬,冲锋在前的是刘白羽。刘白羽资历级别都低于丁玲,为何刚来作协就写报告揭发丁玲?黎辛说过:“那时在文艺界的党员专职干部,如果说周扬是一把手,丁玲可以说是二把手了,丁玲的行政级别是7级,与周扬一样是副部长级干部,要批判这位在延安被毛泽东极为重视的作家是不容易的。”没有党组书记周扬同意支持,刘白羽不敢有此举措。
第一个向作协党组反映丁玲自由主义问题的是康濯,黎之说刘白羽、阮章竞的报告“附了有关丁玲、陈企霞等人的材料”,或即指此。康濯调离文学讲习所后,1954年秋天担任《文艺报》常务编委,后来又任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颇得信任。多年来有一个问题争论不休:康濯究竟反映了丁玲什么问题,是书面反映还是口头反映?
笔者看到一份康濯1957年12月7日在中国作协党组扩大会上的检讨(打印稿),应该是回答这两个问题的权威版本。
康濯说,他对丁玲的意见是,“认为丁玲是严重的自由主义,认为她的自由主义有些不择手段和不利于团结”,其表现主要是散布对周扬的意见。最初引起康濯注意的,是写批评萧也牧文章的“李定中”就是冯雪峰这件事“都隐瞒了周扬同志”,这让他“第一次明确感到有点儿紧张”。后来他曾经“从支书的责任”,“向她表示她有错误并劝她检讨或向党写个书面检讨”,“希望她主动一些,免得麻烦”,但他的建议“遭到了拒绝”。他也“曾和田间同志一道劝她有意见要找周扬同志谈谈,而她也总说她谈过,有些事谈得通,有些事谈不通”。这让康濯感到,“我要再不向党反映丁玲的情况就将向党负罪”,“于是我向党谈了丁玲的问题”。他以为反映情况以后,“党内开几次小会,严格地批评丁玲一下,别的领导同志也检讨检讨就行”,“丁玲是会接受批评、改正错误,专心去搞创作的”,而“周扬同志等也有缺点错误,只不过丁玲错误更为严重”。康濯并不赞成作协党组召开大会揭发批判丁玲,“为什么不给她开开小会或好好地同她谈谈就开扩大会议跟她斗”,“开小会或好好谈谈会容易解决问题些”,“党斗得过火了”。
康濯说:“我前年提供丁玲的材料并没写成书面,可以对证”。而且,他向党组反映丁玲问题时,“党已决定要批评丁玲”,只是他“并不知道”。这一点很重要:在康濯反映问题前,“党”就已经“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