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刊号上自然少不了丁玲的稿子,拿什么呢?她迟迟定不下来。1984年10月25日上午,丁玲出席了作家与青年改革积极分子座谈会,与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胡锦涛等坐在一起。胡锦涛说,50年代就读过《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很喜欢,希望能够读到丁玲同志的新作。第二天丁玲就给胡锦涛寄去几本近作。胡锦涛回信表示感谢,并希望丁玲“能在百忙中常想到青年,抽空为青年谈点什么,写点什么,那也将是对我们工作的帮助和支持”。
一周后,丁玲看到了《中国》创刊号目录,感觉缺少改革题材的作品,时代气息不浓,她想起胡锦涛那封信,不如我就来当一个吹鼓手,写一个青年改革者!经北京团市委副书记张虹海介绍,选定了北京京海开发公司24岁的年轻经理王晓辉。
王晓辉原来是一所大学校办工厂的工人,他以五千块钱起家,办起海淀区中关村设备仪器厂,以后又发展为京海计算机机房装备公司,生产计算机的终端台、电流柜,能承接安装计算机机房工程,职工增加了一倍,产值利润翻了三番,工人工资由30多元增加到100多元。丁玲参观了仪表车间、装配车间、体育器械车间,看了他们装配的电子计算机研究车间和京海公司新址的建设工地,5天里写出报告文学《一代天骄》。文章充满激情,但时间过于仓促,她对王晓辉从事的专业也不大懂,只是仓促而就的应景之作,却是整个80年代丁玲唯一的报告文学。
在采写《一代天骄》期间,李纳拿来了写给《中国》的文章,是致铁凝的一封信。李纳以她一向清丽的文笔,分析了《哦,香雪》的人物刻画、心理描写,和提炼语言的功夫,说“这是一篇近年短篇中的精品。读你的小说,我总想起孙犁同志那些脍炙人口的短篇。我觉得你们的艺术风格很近似”。那年铁凝27岁,李纳64岁。
丁玲立刻给铁凝写了一封信,希望她能给李纳写封回信:“谈谈你自己的心情、创作或其它,我们能把这两封信同时发表,一定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得到他们的欢迎。”铁凝很快写来回信,感谢老前辈的关心,并给李纳写了回信,李纳和铁凝的信都刊登在创刊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