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办《中国》有一个强烈的愿望:搞五湖四海,搞百花齐放,响应胡耀邦总书记提出的“大鼓劲、大团结、大繁荣”的号召。《中国》的作者群里,有写《苦恋》的白桦,有批《苦恋》的黄钢,有写了受好评的《一个冬天的童话》和受批评的《春天的童话》的遇罗锦,有严辰、李瑛、陈敬容、邹荻帆、张志民、蔡其矫等老诗人,也有顾城、北岛、舒婷、杨炼等年轻诗人,有“胡风分子”绿原、路翎、冀汸、曾卓、彭燕郊,也有“右派分子”陈涌、秦兆阳、李又然、王蒙等。
最能体现大团结气氛的,是1984年11月28日的《中国》创刊招待会,那是1984年北京城里最热闹的一次文坛聚会,到会300多人,都想来看看这个场面。那天丁玲穿了一件红毛衣,鲜艳醒目,她讲话的题目是《五世同堂,团结兴旺》。为了这篇讲话,她头天晚上和陈明商量了很久,最后决定就讲两个字:团结。吃过早餐,她就坐在桌前写发言稿,她写一张,陈明修改一张,秘书誊抄一张,流水作业。
她说,出席今天盛会的有30年代左联的老战士楼适夷、胡风、艾青、萧军、聂绀弩、李何林、葛琴以及骆宾基等同志,还有参加过红军长征的文坛老将李伯钊、魏传统、陈其通等同志,更多到会的是50年代、80年代的文坛闯将,他们是今天文学殿堂的顶梁柱,又是中国文学明天的希望。出席招待会的还有文联的领导延泽民、曹禺同志,中国作家协会的领导张光年、冯牧、唐达成、朱子奇同志,以及北京市和北京作协的领导同志。为了表示对于前辈的敬仰和怀念,我们邀请了鲁迅、郭沫若、茅盾、老舍、周立波等同志的亲属。丁玲大声疾呼团结:“今天是一个简单的小小的招待会,但确实是一个大团结的聚会,它象征着我们文坛的团结兴旺!我们大家都很懂得,我们的革命史,我们文学的奋斗史,我们事业成功的经验,挫折的教训,都告诉我们,团结是我们的生命,团结是我们的根本,团结便是胜利。《中国》坚决响应胡耀邦总书记的‘大鼓劲、大团结、大繁荣’的号召,我们将尽一切力量,克服消极因素,加强团结,在全面改革的战鼓声中,为祖国的四化,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作出自己的贡献。”
那天的创刊招待会确实洋溢着浓烈的大团结气氛,令人激动,但是会后一切如旧,丁玲的呼喊解决不了多年累积下来的问题。
李锐也在那天招待会上发了言,但他“总觉得像办刊物这样繁重的工作,绝不是一个八十老妪能够担当的了”,因此他“对这件事是持观望态度的,认为与其办刊物,还不如利用这最后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自己多写一些”,“尤其是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