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缓慢的归乡(4)

缓慢的归乡 作者:彼得·汉德克


处在这种无我的时空中时(在那些怀有希望的瞬间,他将自己看成是愚者),索尔格丝毫也不神圣。他只知道什么是美与好,虽然短暂,但通过形式可以不朽。

或许他期盼着一种有什么具体对象的信仰,然而他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为自己想象出一位神。可是身处困境时,他察觉到,自己(仅仅是出于被迫?)总喜欢即时想象出一位神,而且简直就像在祈求。(有时候,他希望自己有一颗虔诚的心,这一点他从来没有做到过。不过随后他确信无疑,“众神”理解他。)

他羡慕那些从未中断过自己信仰的人吗?他羡慕已经得到拯救的芸芸信徒吗?至少他为他们的不温不火而感动;为他们能那么轻松地在严肃和欢快之间转来换去而感动;为他们坚定不移、积德行善、舒舒服服地回返外界而感动。他自己有时候一点都不舒服,而且他也不能容忍这样的事情:他太频繁地用堆砌词句的欢呼迎接某些东西,可随即又以默默的不满摒弃了它们——他本该用一个有重大意义的幽默一劳永逸地回答它们。

然而那些信徒不可能成为他的交往对象。他能听懂他们的话,但却无法用他们的语言参与交谈,因为他没有那种语言能力。或者说,即便他破例十分虔诚地用一张对他们来说十分陌生的嘴说话,那么,当他身在“他们那信仰的昏暗之夜”里时,当唇齿间语不成句时,他依旧处在不为他们所理解的状态之中。

而对索尔格来说,他的科学的习惯用语是可以不断地重新以一种快乐的晕眩出现的,他对此深信不疑。它们在理解地貌形态方面的礼仪,它们的各种描述和命名约定,它们对时间和空间的表述,都让他觉得心存疑问:一种在人类历史中形成的语言竟被用于思考地球各种无可比拟的其他运动及产物的历史,这种情形还一直产生着一种冲动式的肉体陶醉感。他常常觉得借助研究地点来思考时间简直就不可能。他猜想可能有一种完全不同的阐述地貌形态的时间过程模式,他觉得自己就像自古至今那些思想变革者一样狡黠而暗带微笑(在他们的所有照片中他都注意到这一点);他觉得他在把自己的眩晕强加给这个世界。

在下班后的轻松愉快中,索尔格有如此浮想联翩的能力。此时面对着眼前这片黄色的荒野,他能够切身感受到这样一个人的那份孤独,此人不相信各种形态的力量,或因一无所知也就谈不上信与不信,如在梦魇中孤零零地面对着这样一片大地:难道这就是面对魔鬼时的那种惊恐,就是面对无可更改的世界终结时的惊恐。一旦处在那种终结状态之中,一个人绝对不会因孤单——在他之后再也没有任何存在——当场死去,因为那时既不存在地点也不存在处所——绝对不会被魔鬼掳走,因为就连这类名字也不复存在——只是面对惊恐处在永恒的消亡过程中,因为也不再有时间。这条河的平原和平原上方辽阔平展的天空骤然间成了一个张开的蚌壳的两个壳盖,伴随着一种急促而刺激的快感的战栗,带着可怕的诱惑力,壳盖间涌出自时间开始以来逝去的种种东西组成的涡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