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金融奇才大器晚成(1)

圈子·段子之民国陈光甫 作者:十二叔


出身贫寒,岳父襄助

陈光甫是江苏镇江人,原名陈辉德,父亲陈仲衡是个做进口火油生意的小商人,母亲是位平凡的家庭主妇,如果他是独子的话可能还会被娇惯一些,可是家里的兄弟姐妹有八个之多,排行老四的陈光甫既不是长子,也不是最小的宝贝疙瘩,从小到大并没有被父母额外关照过。特别是他从小体质就弱,到了七八岁才会说话,相信这样的孩子放到谁家也不会被寄予光耀门楣的厚望,能平平安安地过一辈子就行了。

镇江的地理位置很特别,它在长江和京杭运河的交汇处,自古以来就是有名的商业集散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增开的10个通商口岸中就有镇江,在这里外国传教士可以自由传教,外国的商船也可以自由来往。孩提时代的陈光甫经常在租界里玩耍,这里宽阔的街道和高大的楼房,成为他对外国势力的第一印象。

父亲的火油生意做得并不成功,陈光甫12岁那年,家里的生意被迫关闭,举家搬到了湖北汉口。略通英文的父亲在亲戚的介绍下在一家报关行做了一名底层的职员,并渐渐地在报关行站稳了脚跟。他想到了身体柔弱的儿子陈光甫,心想,不如让他也来报关行吧,先做学徒,然后慢慢学英语,将来时机成熟了也弄个买办干干。就这样,陈光甫被父亲送到报关行做了学徒。

旧社会的学徒说白了就是伺候人,学习业务先放一边,打扫厅堂、端茶倒水、看人眼色办事才是日常工作。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夜里睡觉还没有宿舍,只能打地铺。对于做学徒的经历,陈光甫回忆说:“鄙人年幼时,亦为学徒,凡添饭斟茶,以及早晚上卸排门之役,皆归鄙人任之。为煤栈学徒时,且须任打包之事,夜间卧于地板之上,热天则露宿晒台,饭时常不得饱,苟不得与厨役联络……”⑤这些遭遇,让很多学徒出身的人比普通人更能领会什么叫“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能熬下来修成正果的人大都练就了八面玲珑、长袖善舞的处事本领。陈光甫后来办银行、做实业时也确实结交了不少朋友,得到了很多帮助,不过与买办不同的是,陈光甫一点也不油滑,从来都是以诚待人、诚信做事,从来不做投机倒把的勾当。

陈光甫做了7年学徒,他一边干着打杂的粗活,一边孜孜不倦地吸收一切跟商业有关的知识,他的英语水平也从当年只认识ABC到能与洋人流利对话的程度。

1861年,根据中英《天津条约》的规定,汉口属于对外开放的商埠,在这里不仅有英、法、俄、意、日等五国租界,还设了海关,负责督理华洋交涉事务、稽查来往船只、进出口货物及监督税务。1898年,汉口海关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员工,第一个应聘条件就是熟悉英文。陈光甫学徒期满,正好想换个工作,于是凭借自己出色的外语能力顺理成章地成了海关直属邮政局的一名员工,再次验证了一个人尽皆知的道理: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西方人的企业里,他兢兢业业,工作勤勉,熟悉了业务后,还对邮局先进的管理制度发生了兴趣。他发现西方人不喜欢靠个人关系提拔人才,而是看重个人能力,新来的员工还有岗前培训,与中国新人只能做学徒、一边伺候人一边偷师大不一样,怪不得洋人的工作效率这么高,企业发展得这么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