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微型”银行诞生记(9)

圈子·段子之民国陈光甫 作者:十二叔


后来,10万元的原始资本在第一年就不够用了,随着业务量的逐渐增多,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开始一次又一次地追加资本。陈光甫曾经在民国十九年(1930年)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股东大会上回忆银行自成立以来历次增资的经过:“本行资本,前此凡增五次:民国四年开办时,资本为10万元,开办后,增为20万元;五年,增为30万元;七年,增为70万元;八年,增为100万元;十年,增为250万元……”④能够在股东大会上如此痛快地回忆行史,陈光甫的内心未必没有自豪之意。短短7年,资本扩张了25倍,试问有几家银行可以做到?连陈光甫自己都承认“本行业务如此之猛晋,实为创办时任何人所料不及的”。

陈光甫详细介绍过民国七年的那一次增资,他回忆本来董事会决议是要改资本总额为100万元的,最初就准备先招一半。没想到一听说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要招股了,很多有资金的人都闻讯赶来,希望能够为自己的资金找一个好的运营机构,让钱生钱成为现实。旧股东们一看这架势,赶紧又添招了10万元,本来拟定50万元的额度竟收到64万元,比原定数目多了14万元,简直够再开一家“小小银行”了。

民国九年,100万元的数目已经筹足,第二年董事会又商议再招100万元,凑成200万元资金。短短4个月间,不仅200万元招够了,额外的又多出50万元,只能由股东们追认,重定股额。等到民国十九年,也就是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成立15年,银行的资本再次翻番,增加到500万元。新招的250万元中,一半是老股东认购,其余一半则让职员认购。有了银行股份的员工自然比以前更加敬业,因为银行的兴衰和自身的荣辱已经休戚相关了。在资金大大增强的同时,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分支机构也有了40多个,通汇处更是达到了200多个,遍及国内外。陈光甫始终具有“一种事业之管理,不仅以维持现状为足,必须兼筹继续进行之策,否则二三年后即有人起而取代其位”的危机意识,为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争得了越来越大的成长空间。

那么,这位陈光甫究竟是何来历?他是如何想到要开办一家纯粹的私人银行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