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是我体验幸福的一种方式。而我也在这本书的开端告诉你,上帝在细节中。行走在日本,我又开始搜索在中国时的生活片断。
我来自中国西南部,又工作在首都北京,也曾经游览过无数中国大好河山,比如上海、苏州、杭州、成都、重庆、云南、坝上、西藏等地,在我看来,中国给人的感觉,是并不缺少美景,并不缺少资源,更不缺少人才。但是,我们缺少什么?在我看来其实就是细节,然后就是发展上的均衡。
在我2005年冬天旅行坝上时,沉浸在坝上草原无比的辽阔美景之中,感叹中国大好河山。但晚上,我却不得不面临要去上最脏乱差厕所的“杯具”。还记得在寒风中,我起来上厕所,想起这一路的美景体验都牺牲在这里,心里忍不住在流泪。
在云南,我很喜欢大理的干净空气、淳朴民风以及自然风光,也为他们环保方面的建树深深赞叹。但没有办法,过度的商业化气息让这里多少少了一些人文的气息,显得会有些喧嚣。
我印象比较好的是成都与杭州。这两地在卫生设施上真的不错,尤其杭州的厕所非常干净。走在西湖边上,欣赏断桥残月,听着苏式评弹,再去“外婆家”饭店吃一顿东坡肉和西湖醋鱼,吴侬软语耳边听听,再看看普通人闲散而充实的生活,着实忘忧。
而在成都,他们享受生活的指数也是首屈一指。我们去西陵雪山泡温泉,又去武侯祠等地赏历史人物以及当地的奇石异草,几万枝梅花在冬天开放,让人享受。同时,古代道教文化等保存得都很完好。如果你徘徊在宽窄巷子,又会惊讶于这里的文人雅客的内心品位。
其实,比较好的地方都是那种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这里的人民一定得明白,幸福的真正含义是什么,而不会加以破坏。
在中国,越是接近边疆,越会呈现出一种粗朴厚重的气氛,一些细节方面缺少那么一点点味道。也许是因为南北方的文化差异巨大,地理环境也是千差万别。作为南方人的我,一开始并不习惯北方的大气与豪放。
从南方山清水秀的小镇一下子被扔到了北京西三环边的大学母校,成天听到的就是建筑工地的轰鸣声,沙尘暴的袭击也不少。绿色哪里去了?大都市的高楼大厦、道路交通,让我们置身于钢筋水泥,少了自然乐活的味道,也少了一点幸福感。于是,我喜欢留恋校园里的绿化区,欣赏各种季节的花草,来弥补都市丛林给我心灵上带来的缺失。
俗话说,入乡随俗,在北方十年,我也慢慢变成了北方人。不过我依旧不习惯的是,这边动不动就动工的建筑工地,成片的绿地和森林植被被毁。象征传统文化的四合院与胡同巷子被商业街代替。什刹海周边过于泛滥的商业氛围,破坏了其静谧的美感。
我们要对于自己的文化加以大力度的保护,而不是摧毁,盲目发展只会舍本逐末,破坏了原本应有的细节之美,也降低了人民心中的幸福感。
在北京,我很喜欢去时尚大厦看看,也喜欢坐在时尚廊听一场精品的讲座。城市应该多一些这样的既上档次又有文化色彩,同时不乏现代时尚气息的地方。而且要更注重绿地建设。要在大规模建设的同时,增强其文化的浑厚性、保留性,还给城市一种宁静祥和,又不乏积极向上的气质。
不要只知道建设了,西化了,却把幸福丢了,把民族传统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