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定均没有想到,20年后,他又面临着一次人生道路上的抉择:“文化大革命”开始了!“皮旅”在我军历史上是一支极为独特的部队。由于我军在创建过程中有井冈山、大别山等斗争地域的不同,有八路军、新四军或一野、二野、三野、四野等组织系统的不同,很自然地形成了山头主义、宗派主义等问题,而“皮旅”则能超然物外。这支部队组建于豫北林县,先归八路军129师领导,后由新四军5师指挥。中原突围后,它在陈毅的华东野战军属下,而后又归建于徐向前的华北兵团。接着,进军大西北受命于彭老总的西北野战军,南下四川又从属于刘邓的二野。因此要在哪一个山头、哪一个派系寻找“皮旅”的历史渊源是很困难的。
皮定均这个人也十分独特。他从不攀龙附凤,也从不拉帮结派。他原则性强,责任心也很强。他的许多部下都说:“在皮司令手下工作,一点也马虎不得!不高兴,当场发火,跟着皮司令,他不批评你就是表扬……”
抗美援朝回国后,皮定均在北京军事学院学习了三年。学习期间,有的学员一放假就到这位老首长或那位老领导家串门,而皮定均则不,他买了一辆自行车独自骑到郊外,找老乡谈天,帮老农种地,看牧童放牛放羊……
他和跟随他的老部下、秘书、保卫干事、警卫员、驾驶员都建立了深厚友谊,但他们全都没有被破格提拔,没有得到某些高级军政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所得到的某种恩宠和礼遇,跟随他的几任秘书没有一位跃居要职。
也许正是由于皮定均这一特点,他虽然来自大别山的四方面军(四方面军是张国焘领导的部队),但他并没有被排挤到“另册”里去。刘伯承器重他,陈毅提拔他,林彪也没有小看他,1955年评定军衔,毛泽东主席亲笔批示“定均有功,由少晋中”。这在四方面军的将领中是极少有的“厚遇”。
也许正是由于皮定均将军的这一特点,他在“文化大革命”中没有“尾巴”“辫子”可抓,造反派对他无法“上挂下联”。
然而也正是由于这一特点,在“文化大革命”中,他成了多种政治势力、派别的争夺对象。他不像有的人在这场动乱中只有“死路一条”,他有多种道路可供选择,因此他的抉择也更加艰难、痛苦、曲折……
这里可以套用一下“江山易改,本性难易”这句老话。“文化大革命”一开始,他希望自己能够跟毛主席走,但为了福建前线的稳定,他协助韩先楚司令员制定了《福建前线部队公告》,由此得罪了林彪、江青一伙。群众造反,老干部挨斗,这在当时是大势所趋。皮定均总看不惯,他多次在部队大会上讲:“我们安徽大别山人民常讲,主人家养了一条瞎眼的癞皮狗,逢人就咬,连自己的主人都咬伤了。”派性、武斗,一些支左干部看不清方向,一会儿支持这派,一会儿支持那派。皮定均明知上面有人插手福建工作,但他还是顶住压力,把支左的地委书记请来吃饭,炒了一盘土豆,语重心长地说:“中央命令我们要稳定三军,稳定福建形势,你们可不能像这盘子里的山药蛋——滚来滚去,这样就不好了!”邓小平上台,他高兴得像个孩子。“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他沉默了。一气之下,住了一个多月的医院。
“文化大革命”中,虽然幸运的大门时时向他敞开,但他却昂首固执地走上了一条与个人十分不利的道路。他保过叶飞,保过廖志高,保过江渭清,保过“反动学术权威,里通外国”分子卢嘉锡,还斗胆收留了罗瑞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