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黄克诚的电报引起了毛泽东的重视(1)

开国战将 作者:吴东峰


这位戴金边眼镜的瘦个子红军,终于引起了毛泽东的重视。

1945年以来,在毛泽东延安窑洞的案头上不断出现署名“黄克诚”的电报:

建议中央立即派大部队到东北去,不管红军同意与否,要下决心进军东北……东北既能派队伍进去,应尽量多派。至少应有五万人,能去十万人更好,并派有威望的军队领导人去主持工作,迅速创造总根据地,支持关内斗争……山东应调三万人去东北,华中应调三万人至六万人去山东,在河南和华北平原主力的一部,应调山西,江南一个师主力应调回江北,只以一部留在江南活动……我认为目前我党没有联系一片的大战略根据地。故集中兵力进行决战,当为当前之急;如依靠谈判或国际干预,均带有极大危险性。

1945年9月13日

这是黄克诚以个人名义给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日本投降不久,新四军第3师师长兼政委黄克诚奉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的命令,率第3师主力一部到淮南津浦路西,与新四军第2师会合,以阻止国民党桂系部队东进。在回师东北途中,即9月13日,黄克诚看到了中央转发的曾克林向中央汇报东北情况的电报,得知苏联红军已占领东北,我军已有少数部队进入东北。他就请当时任华中局书记的饶漱石给中央发电报,建议中央立即派大部队到东北去,不管苏联红军同意与否。饶漱石不同意发这个电报,黄克诚即以个人名义向中央和军委发了这封电报。

6天后,中共中央发出指示,确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并有计划地陆续向东北派遣军队。在很短的时间内,抵达东北的军队已达10多万人。黄克诚的建议,无疑对中央确定派重兵到东北起了一定作用。黄克诚将军晚年回忆说:“中央当时已经决定派部队到东北去,但派10万人这样多的部队到东北去,还是我首先提出来的。”

部队五十多天行军,极疲劳。因自华中沿途动员均说坐火车、汽车及到东北装备等乐观心理出发,现遇到极为困难之情况,无党,无群众,无政权,无粮食,无经费,无医药,无衣服、鞋袜等,部队士气受到极大影响。

1945年11月26日

部队武器仅补充步枪一千二百支,轻重机枪四十四挺,山炮十门,野炮四门,尚不能补足,沿途留下之武器,且多破缺不全,为新部队丢下不用者。杨师、梁师稍多一点,干部战士对新部队装备完善,老部队破破烂烂极不满意。

1945年12月17日

三师及杨、梁等师,干部均感没有根据地,非肃清土匪无法解决目前困难,亦不可能生存发展,但迄今仍未划固定地区,向林总商讨,林孤掌难鸣,向东北局建议,则从不回电,对目前既不确定持久方针,又无救急办法,使情势无论上下均感惶惑,且有人提及有遭遇西路军危险之可能。

1945年12月17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