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戏台(1)

布鲁克林的星光 作者:雷雨


在叶县东北乡,民间的娱乐方式,在没有电视机之前,多是看戏。

唱戏的村子,往往是比较大的村子,人口上千人的,还有就是村子比较富足殷实的。人口较少的村子,即使富裕,似乎也很少有唱戏的。印象中,郝湾、尹湾、小杜庄、晾湿店、纸坊王、蔺庄等村子,绝少唱戏,并不是因为请不起戏团,大概是因为村子小,人力孤单,撑不起场面吧?

那个时候,唱戏的锣鼓一敲,往往是农闲时节,会有不少游手好闲之徒,惹是生非,寻衅闹事,村子太小,镇不住这些害人精,所谓压不住茬吧?还是低调一点吧,乡里乡亲的,伤了和气,都不啊。还有一层原因吧,唱戏,总应该有个戏台吧?如果锣鼓一响,戏台子都是简陋寒酸得见不得人,幕布就更谈不上了,所谓的道具家伙也都是缺胳膊少腿的,还不丢人现眼?再说了,一场戏,就得招待亲戚,哪有那么多白面馍招待?都是老亲旧眷的,在你家门口看戏,连一顿饭都不管?真是小气抠门,一毛不拔的吝啬鬼。

这样说来,大的村子,未必富足,但戏台总是有的,面子总是要的,戏,往往就在初五与十五之间摆开了架势,而且,往往是几个大的村子们,几乎同时开场,似乎就有点打擂台的味道了,好像就像如今的中央电视台与地方台,不也在春节期间,各显神通,推出娱乐节目,吸引眼球,当然广告也就蜂拥而至了。乡村里,少了广告,但因为人的聚集,做各种小买卖的便呼朋引伴,络绎不绝地来了。

我们村子里唱戏,大多在西头,我一直以为,也许因为村子里管事的人,都是西头的吧?什么戏台啊,简直是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就在村子西南角四队饲养牛的空地上,也算是广场吧!戏台并不是固定的,稍微高一点的地方,竖起来几根柱子,扯上幕布,台子下面,低洼的地方,也就坐满了、站足了看戏的人。锣鼓咚咚锵地一响,晓她姥娘就带着自己家的外甥女们,嘁嘁喳喳,前呼后拥地来了。老太太喜欢的是《南阳关》、《寇准背靴》,老太太原来可是大户人家,每每说起自己家原来的戏台,美轮美奂,简直是唐明皇的长生殿啊!

也许是受了鲁迅笔下《社戏》的影响,一直觉得自己村子里的戏台实在是太寒酸了,鲁迅所在的江南看社戏,摇着船,借着月光,听潺潺的水声,实在厌烦戏台上的打头和吵闹,返乡的旅程,也很有诗意啊!假如还有自己暗中喜欢的姑娘,不就更令人心旷神怡了?

机会终于来了,听到消息说,河东柏宁冈也在唱戏,人家的戏,不仅唱腔好,听说戏台也是一流的,幕布不需要人工拉动,自己就会滚动啊。还有更吸引人的,幕布上的图案,都是很生动的人物啊,根本不重复,这样的啧啧称赞,简直就令人神往了。

叔叔有一辆破自行车,叮叮当当乱响,就带着我过了汝河,奔柏宁冈而来。戏台搭在冈的半腰,场面自然是开阔多了,搭起来的高台虽然不像如今电视台大型露天晚会那么装腔作势,也没有留着长发穿着满身都是口袋的不伦不类的衣服的所谓现场导演在那里煞有介事地指挥吆喝,让大家识相地挥舞荧光棒,但在这样的旷野之中,天高地阔,唱腔嘹亮,或悲悲切切,或哀婉低回,真是一种很奇妙的享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