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和他的战友们以东京的《民国》杂志和上海的《民国日报》等报刊为阵地,把矛头指向袁世凯专制独裁、帝制自为的罪恶行径,倡导“三次革命”,号召人们为重建共和制度而斗争。还在1914年秋,孙中山就在他主持制定的中华革命党《革命方略》中揭露了袁世凯阴谋复辟的野心:“卒以非法攘攫正式总统,而祭天祀孔,议及冕旒,司马之心,路人皆见。”邹鲁:《中国国民党史稿》第1篇,第260页。当袁世凯接受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的企图独占中国的“二十一条”时,孙中山向反对签订卖国条约的北京学生明确指出:“二十一条”的肮脏交易,实质在于袁世凯自知“欧洲战争不遑东顾,乃乘间僭帝,而求助日本”。由于“袁氏以求僭帝位之故,甘心卖国而不辞。祸首罪魁,岂异人任”。《总理全集》第3集,第273~274页。因此,孙中山认为部分革命党人主张“暂停国内革命运动,实行一致对外”的方针是错误的。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必须坚持反袁斗争,“设非急速去袁,则祸至无日”。袁世凯的帝制自为活动公开化后,孙中山指示中华革命党党务部发出第十六号《通告》,宣称“共和真髓,实无一存”。为今之计,舍斗争外别无出路——“能速革命,而后有国。”《总理年谱长编稿》,第131~136页,国民党党史资料编委会1944年版。当袁世凯于12月中旬悍然下令称帝后,孙中山立即发表《讨袁宣言》,历数了袁世凯的累累罪行:“背弃前盟,暴行帝制。解散自治会,而闾阎无安民矣;解散国会,而国家无正论矣;滥用公款,谋杀人才,而陷国家于危险之地位矣;假名党狱,而良懦多为无辜矣。”指出袁世凯“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表示“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总理全集》第2集,第14~15页。1916年5月,孙中山为了加强“党内党外”的活动,由日本返回上海,在反袁护国浪潮汹涌澎湃的时刻发表了《第二次讨袁联络宣言》。他回溯了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和中华革命党的战斗历程,申明“不徒以去袁为毕事”。明确指出“袁氏破坏民国,自破坏约法始。义军维持民国,固当自维持约法始”。因此,“袁氏未去,当与国民共任讨贼之事;袁氏既去,当与国民共荷监督之责,决不肯使谋危民国者复生于国内。”显而易见,孙中山和他的战友们不断揭露袁世凯的窃国勾当,及时指出斗争的途径和方向,激励群众捍卫共和的斗志,有助于人民的觉醒和奋起,促进了反袁护国运动的迅猛发展。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孙中山和他领导的中华革命党无疑是一面鲜明的战斗旗帜!
为了打倒袁世凯、捍卫共和国,孙中山继续坚持“武装革命”的方针,他以为革命党不能徒托空言,“须有不可侮之实力。质言之,即是武力。”只有采取“强迫”手段,方能“去彼凶残”。还在中华革命党正式成立前,孙中山就已策划了反袁武装斗争。东北和西南地区都有发动,桂阳起义曾经坚持两月。中华革命党建立后,以“武力进行为目前惟一方针”。为适应进一步开展反袁武装斗争的需要,孙中山决定组织中华革命军。《革命方略》制定了中华革命军的奋斗宗旨:“一、推翻专制政府;二、建设完全民国;三、启发人民生业;四、巩固国家主权。”邹鲁:《中国国民党史稿》,第17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