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美国人看来,爱情是什么?(2)

现在,请谈一谈你最爱的那个人 作者:【美】约翰·鲍


我们倾听红杏出墙的家庭主妇和伤心欲绝的少女讲述自己的恋情。我们在Craiglists各地网站发布广告之后,露易丝·麦克格雷格参与了我们的调查。这位母亲兼银行家摒弃了二十九年的完美婚姻,转而投向高中同学的怀抱,她永生难忘的那个人。

勇敢无畏、不屈不挠的记者戴安娜·布里格斯通过我上一本书的网站找到了我。为了采访,她租下一辆汽车,三次长途跋涉,穿越落基山脉、阿巴拉契亚山脉和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的许多个州。通过她的不懈努力,我们认识了玛蒂·爱德华兹,这名裁缝在俄克拉荷马州风景如画的西部小镇广场上开店;还有狄安娜·伦达,这位流离失所的女人暂住在德克萨斯州奥斯

汀一片西班牙人社区,采访在三十五号州际公路旁的公交站长椅上完成。

本书要传达的信息并不是爱情太美好或太可怖,甚至也不是想说,有了爱情,我们一定会更好(真的,许多人恋爱之后,变得如同魔鬼一般)。我们的目的是避免让爱情沦为理论和假说,我们只想单纯记录形形色色的美国人(以及活在美国的外国人)的生活,展现他们如何在多元的生活中,品味爱情的种种浪漫。

每一场访谈都以这个问题开始:“请谈一谈你最爱的那个人。”

由于我们的重点是爱,而不是亲密关系,所以,我们的目录中列举的不是每段关系维持的时间,而是从受访者意识到“我恋爱了”开始的时间。

如果说书中有哪个观点像水晶般清晰,那就是:爱了六个月、两年、五年的受访者与爱了五十年、六十年的受访者截然不同。

是因为与生儿育女相关吗?部分如此。

但在就爱情这一主题采访了数百人之后,我们发现至少有一点是无可争议的:那些能够长久相爱的人,有一种共同的品质——无私,无论他们是本来如此还是后来如此。与子偕老,看来更多时候要考虑“我们”,而不是“我”。

我们选择故事的标准是看该场访谈能否增强我们对浪漫之爱的理解。

正因如此,我们剔除了以其他爱为主题的故事,比如对上帝、国家、宠物或高尔夫球的爱。我们也剔除了故事中与爱无关的细节,比如主人公的肤色是黑是白,家境是贫是富,哪怕他是1984年奥运会的十项全能运动冠军,我们也不提。这一事实由于不能提升对爱情主题的讨论,我们就删去了。

我们编辑访谈实录的时候,着眼于突出每个人的独特兴趣和视点。如果一些叙述彼此相似,或者对主人公浪漫之爱的情感和观点的表达不够清晰,那么,无论故事多么扣人心弦,多么催人泪下,我们都不予考虑,而是让位给那些性格鲜明、脉络清晰或爱情元素丰富的故事。在每一场访谈中,我们都力求最大可能地保留受访者的原话和语言风格我们对爱的追逐,常常被客观条件、内心预期、往日经历、通俗文化、感伤情怀与幻觉所蒙蔽,一面是爱情理论和教条,另一面是真实的俗世。有时候,理论与现实的巨大差异让人心惊。对此我们听过,感觉过,因此我们想必知道应该怎样爱一个人。

好吧,其实并非如此。看完这些故事,你就会明白。

我们极力避免编辑改动受访者的观点,同时,本书的宗旨,一直以来是两千年前印度教经典《优婆尼沙昙》中的一句教义:“在我之中见众生,又在众生之中见我者,能免一切恐惧。”

这些篇章都在竭尽所能,让读者安全地降临在身边这群平凡美国人的肉体、情感和灵魂层面的万千风景中。面对这些内容,我们可以击节赞叹,也可以沉吟退缩。然而,由于这些人往往与我们迥然不同,因此我希望,在看过他们的情感历程之后,我们能够给身边的人们更多关怀、更多仁爱。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