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婆婆李蕙仙:闺秀的判断力 (1)

你若盛開 清風自来 作者:伊北


林徽因的婆婆李蕙仙,是标准的大家闺秀。她出身好,堂兄是清朝礼部尚书李端棻。她家学渊源,幼年,她便熟读古诗,擅长琴棋书画,虽然算不上绝色,但才女之名,实至名归。她有眼光,以李家当时之权势,蕙仙女士完全可以找一位“门当户对”的公子哥成婚,但她不,或许是才子佳人的老观念在她脑中根深蒂固,或许是读书启蒙让她心胸更广,在婚恋这件事上,她不爱金钱爱文章,据说“非梁不嫁”。1889年,李蕙仙的堂兄,维新派大臣李端棻以大学士身份典试广东,慧眼识珠,看中了才貌双全的梁启超,力促堂妹与梁书生的婚事,李蕙仙欣然下嫁。

这种富家女配穷书生的“童话”故事,自中国古代以来,就一直是许多读书人笔下的美谈,《西厢记》里崔莺莺和张生的偶遇,羡煞了多少青年男女。不过,李蕙仙的下嫁,要更加端然。她与梁启超不是偶遇,而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名正言顺。她是八台大轿抬进梁家的,到什么时候都理直气壮。类似的童话在晚清不在少数,张爱玲的祖父张佩纶,当年也是行大运,娶了李鸿章的女儿为妻。日后,梁启超当然是名流,但在结婚之前,他显然还是个进京赶考的毛头小子,这场婚事,不能说是他人生的垫脚石,但终究也为梁公加分不少。梁启超几次进京会试,以及后来完婚,都住在李家,温馨方便。初出茅庐的梁启超,能成就这样一段婚事,当然没有话说,他从广东北上完婚之时,他的老师康有为也很高兴,赠诗:“道入天人际,江门风月存。小心结豪俊,内热救黎元。忧国吾其已,乘云世易尊。 贾生正年少,诀荡上天门。” 上天门,结豪俊,救黎元,这一因果线条,从结婚开始,就已奠定。李蕙仙的垂青,让梁启超一步登天,俨然中了头彩。那一年,他才十九岁。

更何况,李蕙仙贤惠得没话说。她比梁启超大四岁,他的方方面面,她都照顾得到。李蕙仙很懂事。她能吃苦,没有公主病,不摆大小姐的架势。她生在北京,在皇城根长大,吃的用的,日常起居,都是大小姐的规格,从未受过罪。但李蕙仙是能上能下,有福享福,有苦吃苦,毫无畏惧。结婚第二年,她便跟随丈夫梁启超,南下广东新会县茶坑村,梁启超的老家。从城市到乡村,从大富之家到清贫之户,从四季分明的北方到温热潮湿的南方,从京片子到广东话,一切的一切,对与李蕙仙来说,都是一百八十度的巨大考验。但她毫无畏惧,无怨无悔,脑力体力双管齐下,打点好那个家。当时,梁家主政的是梁启超的继母,只比李蕙仙长两岁。李蕙仙低眉顺目,和颜悦色,迅速赢得了婆婆的好感,理顺了家庭关系。李蕙仙是大家之女,日常使唤丫鬟,是少不了的,但到了广东,为了梁启超,她甘心挑水,舂米,做饭,样样来得,又乐于助人,与左邻右舍打成一片。

李蕙仙性格豪爽,遇事果决勇敢。梁启超一生起起落落,她都陪在身边,给予无条件支持,稳住一整个家。年轻时,梁启超想读书,却没钱买书,李蕙仙二话不说,变卖了陪嫁首饰,给丈夫做教育投资,钱财散尽无所谓。刚去北京时,梁启超满口粤语,普通话很差,李蕙仙仔细教导,循循善诱,梁启超国语大加精进,为以后四处演讲打下良好基础。梁启超是做大事的人,是大事,就有风险,而李蕙仙则是梁启超永远的后花园和后防线。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梁启超被迫流亡日本。株连在所难免,李蕙仙一力扛起全家逃亡重担,待着女儿思顺和梁父以及其他亲属,避居澳门。她服侍老人,照顾幼女,为梁解除后顾之忧,梁对她心怀感激。后来袁世凯复辟,梁启超要南下与蔡锷商讨讨袁大计,深夜告别,李蕙仙大义凛然说:“上自高堂,下逮儿女,我一身任之,君但为国死,无反顾也。”当真英雄儿女。梁启超一走她便带着一家老小去天津租界避难,轻车熟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