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粥的日子到了。
袁家铺的三岔路口被挤了个水泄不通,成百上千的饥民蜂拥而至,排成六条长长的队伍。负责施粥的、运粥的,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左人锦和他的三个孙儿也在其中。
左家长孙宗棫搀扶着祖父左人锦。左宗棫已年满18,仍在家中跟从祖父、父亲读书。这孩子高挑儿身材,面色黝黑,清瘦的脸庞上一双眼睛深陷下去,显得有几分憔悴。左宗植时年13岁,依然是淘气的样子,带着稚气的小弟左宗棠在人群中钻来钻去,半是帮忙半是看热闹。
饥民们看着热粥一桶桶搬上来,一个个顾不得烫嘴,狼吞虎咽,看到难民们满足的神情,左人锦的心里一点都没有轻松,他的目光总是紧紧跟随着活蹦乱跳的小孙子左宗棠。左宗棫觉得有些奇怪,想祖父可能是怕小弟有个闪失,便自作主张将宗棠叫了过来。
“季高,”左人锦顾不得理会宗棫,一把搂住了笑眯眯跑过来的左宗棠,想了想问,“你为什么要来这里?”“我来帮忙救济饥民!”小宗棠胸脯一挺,骄傲地答道。“这些饥民把你的粥吃掉了,你晚上没有饭吃,怕不怕?”左宗棠回头看了一眼难民,转过身来,毅然答道:“祖父曾教季高念过杜少陵的诗‘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我天天都有饭吃,饿一顿不算什么。”一听这话,左人锦不禁老泪纵横。身旁几个孙儿都不知老祖父为何大放悲声,吓得谁也不敢说话。
原来,左人锦与杨老夫人那天的对话只说了一半实情,还有一件更为重要的事情并没有告诉她:左人贵在岳阳照看杂货铺的儿子也是三代单传的一根独苗,且至今尚无子息,他怕家业无人继承,有心要从亲友中过继一个小儿,看来看去,只挑中了年纪尚幼且聪明灵慧的左宗棠。但因左人锦一家向来不与其接触,所以一直没有提起过。谁料这次天赐良机,一贯乐善好施的左人锦因无力资助饥民而心中不安,左人贵乘虚而入,主动提出借他十两银子,自己再添一百两救济灾民,条件就是施粥以后即将左宗棠过继到自己儿子名下,那十两银子都可以不还;如果违约,就要用左人锦家的东厢房相抵。
原本左人锦不肯答应。小宗棠是全家的宝贝,不仅生时有异相,而且几年下来灵根早现,才四五岁光景,就将《三字经》、《千字文》背得滚瓜烂熟,是个可造之材,况且骨肉情深,他也不忍一家分离。
但经不住左人贵再三相劝,他又活动了心思:左宗棠生后,家中人口众多,本来就不宽裕的家境更为困难;其母又体弱多病,乳水不足,小儿多靠米汁喂养,落下个身子小肚脐凸的毛病。如果过继到左人贵家,便衣食不愁;左人贵还答应一力承担他们两老的身后事,并允许左宗棠为他们披麻戴孝。自己的十两银子不借不打紧,想到左人贵应下的一百两银子却不知能救济多少生灵,如若不准此事,岂不是为一己之私断送了众多饥民的性命?思前想后,他居然就答允下来。
前日在杨老夫人面前,他本想将此事和盘托出,但明知老妻平日最疼的就是这个孩子,无论如何也开不了口。今天又听小宗棠对答如流,至仁至性,更觉自己办了一件错事,不由得心如刀绞,悲从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