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后记 (3)

猫鼠博弈 作者:陈歆耕


《小偷回忆录》一书中所记录的每一个人去偷窃的最大理由就是“来钱快”。他们生活的所有目标就是弄到更多的钱,而实际上他们实施的偷窃行为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生存状态。却沦为一种典型的动物性生存,尤如一只鸡总在埋头寻找可以吃的食物,除此之处别无想法。

在《小偷回忆录》中采访的对象,失学、失业是一个比较普遍的情境,当各种情境上升为压力和时候,他们受到认知水平的局限,不约而同选择了“盗窃”这种生存之道。在“无头苍蝇” 一节中的王××就很坦然地说:“我一无文化、二无才能、三无技能,在这个社会靠什么生存下去呢?那只有靠偷。”

在小偷回忆录中的“贼性难改”一节中的乔XX的行为就很能说明问题。

乔××也是那种“一无文化、二无才能、三无技能”的农村孩子,但他有农村孩子特有的优秀品质:勤劳、能吃苦。一个勤劳、能吃苦的农村孩子是怎么沦为窃贼的呢?15岁,表哥带他出来打工。第一个月,表哥给了他200块钱,他“开心得心脏跟兔子一样直蹦。以前他从未见过100块面值的钱”。

2000年时,他到了一家砖瓦厂打工,是计件制,多做多得。他个农村孩子,特能吃苦,拚命做,为的是多挣钱。这时,他一个月可以拿到1000多。从一个月200块钱就“开心的心脏跟兔子一样直蹦”,到一个月可以拿到1000多,乔××并没有特别高兴。当有朋友动员他到上海工作好找,工资也高时。他就心动了,到了上海才晓得,他这个只读过4年书,斗大字识不了几筐的半文盲,要在上海找一块立身之地,简直比登天还难。找不到工作,身边钱又花光了,朋友就动员他跟他合伙到工地上盗窃。乔××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进入了偷窃的行列。如果这时他能回归到农村孩子勤劳、能吃苦特有的品质上,他的生活也许就是另一种形态。而实际上后来他又有了实现自我效能的机会,但他没有抓住。

回家只待了不到两个月,他就待不住了。种田起早摸黑,更不挣钱。他又到上海继续找工作,终于在安亭一家小地板厂安顿下来。老板处在创业期,工人总共才二三十人,他每天天一亮就到了工地。工人没上班,他已上班了。为了能保住饭碗,他干活很卖力,经常主动加班。别人不愿干的脏、苦、累活,只要老板分配给他,他都不打咯楞。只要老板对他使个眼色,他就晓得该干什么。老板对他也特好,他买夜宵,也会给他买一份。一个月的工钱有1400元,觉得很满足了。当时车间主任的月薪也只有2000元。干了一年多,这个厂要扩建,要搬到新地方去。这阵子经常有老乡、朋友来找他玩,谈到周围一些厂的工资比他拿的要高,他就心动了,想跳槽。不再像以前主动加班了。老板看他能吃苦,找他谈了好多次,动员他跟他一起到新厂去,工资也会比现在高,他说:“这里除了我要你,没人要你!”但他不知为什么听不进去。他说新厂太远,他不去了。已经有朋友给他联系了新单位。

离开这家地板厂后,他找承诺给他联系工作的朋友,但联系不上他。他自己找工作,又找不到。想回原厂,感到丢人。有几次,他忍不住要给原厂老板打电话,但面子放不下,拿起电话又放下了。于是他就到处打零工。他原来工作过的地板厂后来做大了,员工从原先二三十人,增加到400人。老板原先开摩托上班,现在开保时捷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