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陈独秀返沪出任中共中央局书记(2)

红色的起点 作者:叶永烈


为了动员陈独秀返沪,马林派出了包惠僧去广州。

包惠僧坐海船去到香港,又改乘火车到达广州,依然落脚于广州昌兴马路23号二楼《新青年》杂志发行部。

包惠僧向陈独秀陈述了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意见。那时,陈独秀在广州的处境亦不甚好。于是,他决定离开广州。9月9日,广东省教育委员会为陈独秀饯行。

陈独秀和包惠僧一起回到了上海,仍住老渔阳里2号。

这时,张太雷和杨明斋已经从苏俄回到上海。张太雷担任马林的翻译。

抵沪翌日,陈独秀便在张太雷陪同下前去拜晤马林。这是陈独秀与马林第一次会面。

不料,他们见面不久,便争吵起来。陈独秀和马林都是脾气直爽而又个性极强的人,马林戏称陈独秀为“火山”,动不动会“爆发”。其实,马林自己也是一座“火山”。陈独秀跟维经斯基相处甚为融洽,那是因为维经斯基温文尔雅、待人和悦。

马林这座“火山”,曾在上海马路上“爆发”过:那是他见到一个外国人欺侮中国苦力,怒不可遏,“火山”爆发,跟那个外国人大打出手,可谓“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马林与陈独秀在一起,如两只碗叮叮当当碰撞着。

据包惠僧回忆,争论的焦点是:

马林按照第三国际当时的体制,认为第三国际是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总部,各国共产党都是第三国际的支部,中国共产党的工作方针、计划应在第三国际的统一领导下进行。陈独秀认为中国共产党尚在幼年时期,一切工作尚未开展,似无必要戴上第三国际的帽子,中国的革命有中国的国情……[61]

[61] 包惠僧:《回忆马林》,《马林在中国的有关资料》,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张太雷既理解马林的意思,又懂得陈独秀的心理,在两座“火山”之间调解着,以求缩小分歧……

就在两座“火山”在一次次会谈中彼此“爆发”着的时候,10月4日,一桩突然发生的事件,使会谈中断了。

那是陈独秀返沪之后,上海报纸披露了他的行踪,马上引起了法租界巡捕的注意。

早在法租界巡捕闯入李公馆的翌日,法租界官方就正式发出一份公告。1921年8月2日《上海生活报》曾刊载:

前天[62],法国警察通知法租界的中国团体说,根据新的规定,一切团体在他们待的地方举行会议必须在48小时以前取得警察的批准。

[62] 指7月31日。

显而易见,这是法国警察在7月30日晚发觉李公馆内“中国团体”在开会而发出的警告式通知。

从此,法国警察加倍注意“中国团体”的动向。

老渔阳里2号,恰恰又在法租界,在法国警察的管辖范围之内。陈独秀成了密探跟踪的对象——尤其是陈独秀一次又一次与马林密谈,而马林则是密探监控的重点人物。

10月4日下午,老渔阳里2号的黑漆大门忽地响起敲门声。这显然是陌生客人来临,因为熟人都知道进出后门,不会去敲前门。正在客厅闲坐的包惠僧赶快去打开前门,只见门外站着三四个陌生人,一副上海“白相人”的派头,说是要“会一会陈先生”。

包惠僧见来者不善,推说陈先生不在家,欲关上大门,那班人便抢着进屋,把正在客厅里的杨明斋、柯庆施都看住。

陈独秀听见下面有吵叫声,便知不妙,连忙下楼,从后门出走。谁知刚到后门,那里已有密探看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