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致维经斯基的信,全文如下:
吴廷康先生:
兹特启者,马林君建议中国共产党及社会主义青年团均加入国民党,余等则持反对之理由如左[73]:
[73] 陈独秀原信竖写,故云“理由如左”。此信见《中国共产党中央文件选集》第2册,第15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版。
(一)共产党与国民党革命之宗旨及所据之基础不同。
(二)国民党联美国,联张作霖、段祺瑞等,政策和共产主义太不相容。
(三)国民党未曾发表党纲,在广东以外之各省人民视之,仍是一争权夺利之政党,共产党倘加入该党,则在社会上信仰全失(尤其是青年社会),永无发展之机会。
(四)广东实力派之陈炯明,名为国民党,实则反对孙逸仙派甚烈,我们倘加入国民党,立即受陈派之敌视,即在广东亦不能活动。
(五)国民党孙逸仙派向来对于新加入之分子,绝对不能容纳其意见及假以权柄。
(六)广东、北京、上海、长沙、武昌各区同志对于加入国民党一事,均已开会议决绝对不赞成,在事实上亦已无加入之可能。
第三国际倘议及此事,请先生代陈上列六条意见为荷。
陈独秀
由于此信是陈独秀写给维经斯基的,马林也就带来了以维经斯基名义下达的文件,等于答复了陈独秀。
马林是提出“国共合作”重大战略的第一人,他还同时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应建立“统一战线”这一重大决策。
马林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在爪哇工作期间,他发觉东印度社会民主联盟(印尼共产党前身)又弱又小,而伊斯兰教联盟庞大而松散。他建议,两个组织的成员可以保留自己原来的身份而互相加入。这样,东印度社会民主联盟的成员便迅速地进入伊斯兰教联盟的领导核心之中,使东印度社会民主联盟的力量很快壮大。
马林来到中国之后,他觉得中国共产党的情况类似于东印度社会民主联盟,而国民党的情况类似于伊斯兰教联盟。马林以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保留自己身份的前提下,应加入国民党,进入国民党的领导层,这样可以迅速壮大中国共产党。
马林这一战略性的意见极为重要,所以,应当说马林是国共合作的首创者,也是中国共产党统战策略的提出者和制定者。所以,马林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统战鼻祖”。
在中国共产党“一大”,马林就已经谈了自己的这一见解,只是当时他的意见未受到重视。
当时,设在伊尔库茨克的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看重吴佩孚,希望中国共产党与吴佩孚建立合作关系。
维经斯基则与陈炯明“长谈三次”,又倾向于与陈炯明合作。
马林经过深入调查、了解,指出吴佩孚、陈炯明都不可靠。1921年12月23日,马林在张太雷陪同下到广西桂林拜望了孙中山,在孙中山的大本营里住了九天,对国民党进行了仔细的考察。孙中山向马林表示,虽然他并不信仰马克思主义,但是他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有许多一致的地方。
马林从桂林归来,写报告给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张中国共产党应与孙中山合作。
马林的意见,得到了共产国际执委会的支持。
这样,1922年3月底,马林从北京来到上海,便非常明确地向陈独秀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党员应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行国共两党的党内合作的方针。
马林的意见受到陈独秀的坚决反对,两座“火山”在一起,谁也说服不了谁。
陈独秀意识到,要想说服马林,唯一的办法是向马林的上司——共产国际执委会——打报告。这样,陈独秀发出了给维经斯基的信。
马林也意识到,要使陈独秀接受他的意见,唯有赴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执委会面陈自己的主张。
在莫斯科留克斯饭店,马林和维经斯基长谈。维经斯基赞同马林的意见。马林、维经斯基又向主持共产国际常务工作的斯大林、季诺维也夫作了汇报。
这样,共产国际执委会在7月18日作出了正式决定,赞同马林的意见。
于是,马林带着那件具有“尚方宝剑”般威力的衬衫,返回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