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屡仆屡起(10)

天下得失 作者:汪朝光 王奇生 金以林


四 每次下野后的反思

透过蒋介石留下的日记,我们发现蒋氏每次下野后,都会在日记中记下自己的反思。

第一次下野返乡后,他大约连续十天,每天都在日记开始前记下一句带有警示性的反思语录:

“革命如何能彻底完成?此次失着以待人不公,疑人不去,客气浮急,无组织无条理分子复杂,用人不专心之过也。”(8月16日)

“成功原则在于消除异派。”(8月17日)

“革命应以唤起民众为基础。”(8月18日)

“组织不完,统系不明,用人不慎,为失败之原因。”(8月19日)

“谦让而不强领,所以失败也。”(8月20日)

“军政时期而兼行训政宪政,所以失败也。”(8月21日)

“失败在于攻鲁,政略不定也。”(8月24日)

“用人不深微考察,所以失败也。”(8月25日)

从上述反思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内容还是相当庞杂的,涉及到方方面面,缺乏重点。但在实际运作中,他却能紧紧抓住“组织不完,统系不明,用人不慎”的“失败原因”,重点围绕加强黄埔势力努力改进。8月18日,蒋介石与黄埔学生“谈黄埔同学会事,属其减小目标,努力工作,为五年十年准备工夫,以求革命之彻底也。以后惟训练学生培养优秀,在国内组织研究会,在国外多派留学生也。”21日,“晚商议维持干部团结,黄埔之法,先设杂志社,印刷部,编辑部,以指导民众与学生。”23日,“上午与力子、果夫商议,组织团体,维持旧人之法毕。”当他将国内布置妥当后,才决心出洋考察。

蒋介石最初设计的出洋考察时间相当长,预期的目的也相当广。他曾做如下详细规划:

此次出洋,预定以一年为准,其目的以考察军事兵器、社会经济、政治组织与延访人才,观察外交为主,以学习经济、政治、社会、哲学、军事五科为本,在日本学军事与经济,在德国学哲学、经济与军事,在法国学政治与军事,在英国学政治与经济、海军,在美国学哲学与经济,在意国学政治,在土国学革命。

但国内局势的发展超出他的预期。宁汉合流后,党内新的矛盾很快为他的复出提供了机会。他下野后始终在思考今后的政治布局,为达到尽快复出,以控制中央政权的目的,他不得不考虑适度联合过去的反对派,为此他反复比较“联汪乎,联李乎,联粤乎,联桂乎?”11月10日,他从日本回国。第二天上午即与自己的亲信“静江、石曾、季陶兄等商议粤局”,决定“维持任潮地位”,下午“访展堂谈党务”。 此时的蒋介石汲取了第一次下野的教训,在自己尚没有足够的实力充分控制中央政府时,对党内各派势力采取适当妥协、放权的态度。15日他再“与膺白、果夫等商议与汪合作事,主张开第四次中央执行委员会,下午与静江兄辩论制度,彼以中央政治之权完全消除,而任各军区自由处置,余对现局虽赞成相对分治,但绝对反对其议。静江对于政治实太无根柢也” 。 可见,在蒋氏看来“分治”是暂时的,“集权”才是最终的目的。

这年12月27日,蒋介石“与静江、石曾、任潮、孑民、德鄰谈时局,结果以两广由任潮,两湖由德鄰负责处理,余任北伐”,最终达成了他复出的新格局。但他在北伐胜利后,仍决定在中央政府之外分设四个政治分会,以此暂时求得党内的平衡。

1931年12月15日,蒋介石第二次下野。22日,他出席完象征党内团结统一的四届一中全会开幕式之后,即离开南京回奉化家乡。当天,他在日记中总结此次下野的教训时写道: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