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巴丹吉林的乡村生活(2)

沙漠里的细水微光 作者:杨献平


接着是讨价还价的声音,人一进入,这种声音就响了起来,高高低低,男女不辨。声音多了,干脆听不清,整个双城乡,仿佛就只剩下声音了,好像弥补似的,一下子把平日寂寥的双城乡吵得热闹异常。稍微留意一下,来赶集的人群中,有一些衣衫褴褛者,多是老人,还有几个年壮的痴呆者。他们知道或者不知道什么,表情迥异,老人大多是家境不好,儿女不甚孝顺,自己又丧失了赚钱的能力,暮年的境遇如此,让人触摸到了宿命。那些对这些老人面呈鄙夷之色的人,似乎知道自己将来也要如此,但事情没有临到自己头上,不会产生更多的感触。那些痴呆者倒是一脸的兴奋,好像过年似的,根根胡须都变成金黄色的了,茅草一般的头发根儿淌出了黑色的油水,有一个还嘿嘿笑着,从这头到那头,穿过摩肩接踵的行人,来来回回地笑,似乎很快乐。

卖服装的摊贩似乎多一些,大多聚集在街道的中间位置,花花绿绿的衣服整齐地挂在铁架子上面,一件一件,各种款式都有,新潮的面前聚集的大多是大姑娘、小媳妇,一个个伸出或白或黑的手掌,在衣服上摸摸搓搓。有几个摊贩专卖中老年人和儿童的服装,在那里驻足的大都是年纪偏大的乡人,带着小孩,试了一件,再试一件,样子和神情很是郑重。

卖菜的也有一些,大多聚集在街尾。这些商贩,凭着多年的做买卖经验,已然熟知了各个集市的特点。买菜,在乡村来说,多少有点奢侈。双城北面的村庄稍微富裕些,菜贩子们就把菜摊摆在这一边,专等那些回家的乡人挑选购买。

有几个人蹲在自己的摊子边,从始至终,嘴巴不停地发出声音,很尖很高,而且还很长,听了半天,也没有听清他们到底在吆喝什么。走近一看,原来是卖耗子药的。

若是夏天,卖冰糕、汽水的肯定少不了,且是赚钱最快的买卖,从这一方面说,物质永远朝向生理。冬天倒是烤白薯、卖辣椒的好季节,春天是卖种子、化肥和农具的最好时机……人跟着季节在走,生意也跟着季节在走。

转着转着,吆喝的声音逐渐弱了,集市上的人一点点减少,直到最后,也就剩下了那些摊贩们。不一会儿,太阳黯淡下来,余光落在双城街参差不齐的房屋上面,并一点点升高、淡黄、暗黑、离开。

乡人们带着欣喜或者可惜的神情,重新坐在车子上,朝着自己的村庄方向一边走,一边拉呱。有的说,这回花钱了,下次不来了;有的说,这回还可以,买回来几件中用的东西……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