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吕叔湘先生对我国语言对比研究的贡献 ——纪念吕叔湘先生百年诞辰 上海海运学院 王菊泉 吕叔湘先生作为我国语言学界的一代宗师,同时也对我国的语言对比研究作出了巨大 贡献。本文试图从五个方面来论述、吕叔湘先生对我国语言对比研究的主要贡献。 比较方法论的积极倡导者 吕叔湘先生首先是比较方法论的积极倡导者。 提到我国的语言对比研究,谁都不能不提及比较方法论的积极倡导者吕叔湘先生,谁都 会大段引用他的有关语言比较法的精辟论述。 纵观吕先生的整个学术生涯,不难看出比较方法论是他的重要的学术思想之一。在 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他一生各个阶段都积极倡导语言比较法,并发表过不少影响深广的论 述。 早在 1 9 4 2 年,他就在《中国文法要略》(以下简称《要略》)上卷中指出: 要 明白一种语文的文法,只有应用比较的方法。拿文言词句和文言词句比较 ,拿白 话词 句和 白话词句比较 ,这是一种比较 。文言里一句话 ,白话里怎么说 ;白话里一句话 , 文言里怎么说 ,这又是一种比较。一句中国话 ,翻成英语怎么说 ;一句英语 ,中国话里如 何表达,这又是一种比较。只有比较才能看出各种语文表现法的共同之点和特殊之点。 假如能时时应用这个比较方法,不看文法书也不妨 ;假如不应用比较的方法,看 了文法 书也是徒然。谨以此语献于读者。(吕叔湘,1 98 2 ,上卷初版例言) 这段话作为“例言’,不仅向读者说明了全书应用的是比较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向读者表明了 他的学术思想,即只有通过比较,而且是“时时应用这个比较方法",才能了解一种语文的文 法,才能了解各种语文表现法的异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段话的末尾,他还特地加上 “谨以此语献于读者’,可见这段话在他心目中的地位何等重要。而从此后半个多世纪的实 际情况来看,吕先生的这段话也确实给几代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导了不知多少人在语 38 吕叔湘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 言教学和研究的实践中自觉地应用比较的方法。 1 9 6 2 年,他又在《中国人学英语》新 1版“修订本序’中专门谈到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中 应用比较方法的必要性,认为: 我相信,对于中国学生最有用的帮助是让他认识英语和汉语的差别,在每一个具体 问题——词形、词义、语法范畴、句子结构上,都尽可能用汉语的情况来跟英语作比较, 让他通过这种比较得到更深刻的领会。(吕叔湘,1 9 80) 这段话虽然简短,但其中起码包含了这么几层意思:(1)中国学生学英语,应该应用比较的方 法;(2)通过比较,重在让他认识英语和汉语的差别;(3)这是对他学习英语“最有用’的帮助; (4)比较应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上展开,就每一个具体问题“都尽可能用汉语的情况来跟英语 作比较"。由此可见,吕先生对于中国学生学习英语中应用比较方法的必要性是非常强调 的。值得指出的是,吕先生在谈及写作该书的用意时说: 中国学校里教英语,着实有好几十年的历史了,然而学通了的人,比例地说,不算太 多。汉语和英语的差别相当大,中国人学英语(或是别种欧洲语言),总是比较吃力 的。……往往学了几年之后陷入一种尴尬的局面:似乎通了又似乎未通,单词认了不 少,规则背得一些,可是书是读不下,话是说不来,写更不用说。(同上) 联系我国目前英语教学的状况,虽然已经有了不少的进步,但吕先生所描述的那种现象其实 还未得到根本的改观。而要使这种现象得到根本转变,除了改革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以及 改善学习条件之外,上引吕先生有关中国人应该如何学习英语的论述恐怕也还值得我们深 田 /匕 、 o 在吕先生一生中所有有关倡导比较方法论的论述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 1 9 7 7 年 5 月 5 日他在北京语言学院发表的那次著名演讲了。在这次题为《通过对比研究语法》的演讲中, 他开宗明义地指出: 一种事物的特点,要跟别的事物比较才显出来。比如人类的特点—— 直立行走, 制造工具,使用语言等等,都是跟别的动物比较才认出来的。语言也是这样。要认识汉 语的特点,就要跟非汉语比较;要认识现代汉语的特点,就要跟古代汉语比较;要认识普 通话的特点,就要跟方言比较。无论语音、语汇、语法,都可以通过对比来研究。(吕叔 湘 ,1 9 8 3 :1 3 7) 假若说此前吕先生还只是通过作序撰文之类的方式一般论述和倡导语言比较法的话,这次 试论吕叔湘先生对我国语言对比研究的贡献 39 论述则是通过专题演讲的方式,正式倡导语言比较法了。这次演讲,由于是专门论述语言的 对比研究,而又是发表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前夕,国内外大环境已越来越有利于汉外对比研究 尤其是英汉对比研究的开展,所以影响就更为深广,大大胜过他以前各次有关的论述,影响 所及,不仅包括汉语界,而且还包括外语界等多个领域。正是吕先生的这次著名演讲,促成 了我国对比语言学学科的诞生“,为新时期的对比研究吹响了号角’(潘文国,2 0 0 2)。 二 比较方法论的杰出实践者 吕叔湘先生不仅一贯倡导语言比较法,而且终生身体力行,亲自实践,是比较方法论的 杰出实践者。 吕先生早年毕业于前国立东南大学外国语文系,曾赴英留学两年。归国后毕生从事语 言研究,以汉语语法研究为主,而同时深入钻研一般语言学理论、汉语方言、语文教学(包括 对外汉语教学)、文字改革、英语语法、汉外对比,以及词典编纂等相关学问,成果丰硕,影响 深广,为我国的语言研究和语文教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成为了我国语言学界公认的、受人 敬仰的一代宗师。 吕叔湘先生之所以能在语言研究,尤其是汉语研究方面取得远胜常人的巨大成就,除了 他自身素质等方面的原因外,笔者认为与他毕生遵循并努力实践他所一贯倡导的比较方法 论是分不开的。 从广义上讲,他一生发表过的所有有关语言教学和研究方面的著述(包括翻译作品),都 可以看做是他从不同程度上实践比较方法论而取得的成果。即使狭义地理解“比较’二字, 我们也仍能把他的不少著述看成是他实践比较方法论的直接成果。下面仅以上面提到的他 的两本专著为例加以说明。 《要略》是吕先生的主要学术论著之一,初版至今已逾半个世纪。正如“上卷初版例言’ 所表明的那样,该书采用的是比较的方法,或者说是对比较方法论的实践。首先,该书虽未 直接冠以“古今汉语比较语法’之类的名字,但实际上“兼及古今,比勘同异"(吕叔湘,1 9 8 2, 六版题记)“,采用了文言和白话对照的形式,可以说是一部古今比较语法’(吕必松,1 9 8 1)。 不仅如此《,要略》还在必要时把汉语同印欧语进行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能够深刻领悟汉 语和印欧语的重大差别,从而加深对汉语本身特点的理解。这方面的例子有不少,例如在谈 到汉语词的分类时就指出: ……比如一般欧洲语言的词通常分成八类或九类。汉语里的词没有他们那么容易 分类,因为他们的词往往可以从形式上分辨,可是汉语的词从形式上无从分辨。(吕叔 湘 ,1 9 8 2 :1 6) 40 吕叔湘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 又如在讨论汉语的“外位"句法时,书中是这样描述的: 我们很可以说:作者先把他心中认为最重要的一个词提 出来做句子的主语,然后把 其余的部分照原来的次序说出来做句子的谓语(笔者按:例如“这些人你可别跟他往来 了"“,一部《水浒传》,他一天就看了.半部");..…·西洋语言里不大容许这种句法,他们仿 佛觉得除了被动式外,只有动词的起词才有资格当句子的主语,我们似乎没有这种成 见 。 ( 同上 ,1 2 3— 1 2 4 页 ) 这里所讨论的,其实就是我们今天已经较为熟知的“话题说"的有关内容。笔者以为,要追溯 “话题说’的历史,恐怕不能忘记《要略》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就作出的这段触及“话题说"本 质的描述。再如在讲汉语中假设和推论关系的表达时,也同印欧语作了如下比较: 总之,汉语的语句结构,不像西文非处处用关系词连络不可。有时不妨重复,用了 “以”字还可以用“故"字,有了“虽然"再来个“但是";在不会发生误会的时候却又会全不 用关系词,让听的人去理会。(同上,4 2 9 页) 诸如此类画龙点睛式的汉外比较,全书还有多处,不能一一列举。 更为重要的是,书中除了这些明的汉外比较外,还有可以说是贯穿全书的暗的汉外比 较。这里仅以书中提出的“动词中心观"以及动词的“向"的理论为例加以说明。所谓“动词 中心观”,指的是语言中最常用的叙事句(如“猫捉老鼠")中“,句子的中心是一个动词"(同 上,2 8 页)“,我们在句法上把动作的起点称为‘起词,,如‘猫夕,把动作的止点称为‘止词,,如 ‘老鼠’。这两个名称都是跟着动词来的,没有动作,就无所谓起止"(同上)。在提出“动词中 心观"之后,书中接着对句中动词有无起词和止词的情况进行了描述;在谈到动词有无止词 的时候,认为许多动词只有起词没有止词“是因为许多动作只和一个人或物发生关系……例 如水的流,花的开和谢,以及行、止、坐、卧、来、去等等动作,都是只有一个方向,没有两个方 向的……"(同上,3 2 页),这就是有关动词“向"的表述。吕先生的“动词中心观"以及有关动 词“向"的表述,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或许会觉得没有什么新鲜,但只消回顾一下语言研究史, 了解到《要略》提出这一观点“比西方语言学界提出‘动词中心论,和动词的‘价,的理论整整 早了十七年"(胡明扬,1 9 9 5),或者联系《要略》成书“2 o 多年后美国学者 C.J.Fillm ore 所倡 导的语义格分析"(杨成凯,1 9 9 5)的时候,就不能不为吕先生对语言现象的先知先觉和分析 综合能力所折服。而吕先生之所以能够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就提出这样的理论构想,笔者认 为,除了他本身的语言天赋之外,与他在语言研究中努力奉行实践比较方法论,从而能够发 现把握汉语的特点是分不开的。众所周知,汉语和印欧语言相去甚远。在以英语为主要成 员的印欧语言中,由于具有显性形态特征,主语和谓语存在一致关系,主语不可或缺,主、谓、 试论吕叔湘先生对我国语言对比研究的贡献 41 宾、补、状等句子成分分析起来一般都说一不二,而汉语缺少严格意义的形态标志,分析句子 按西方语言的一套就很容易产生分歧。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正是在分析对比汉语和西方 语言的这一本质差异以后《,要略》才提出了“动词中心观’以及动词的“向’的理论构想的,虽 然这一构想还比较朴素,不那么系统和完备。吕先生后来在《从主语、宾语的分别谈国语句 子的分析》一文中曾明确地指出: ‘ ……要尽可能地给每句句子找一个主语,这可以称为‘主脑主义的,或‘主语主义 的,分析法。这显然是受了印欧语语法学者的主语谓语两分法的影响。(吕叔湘,1 9 8 4: 4 6 6 ) 从主语谓语两分法的立场来看,宾语只是谓语的一部分,不能和主语相提并论。如 果取动词中心观(动句里可以这样看),宾语和主语是对立的,都是限制动词的。(同上, 4 7 8 页注②) 这便进一步印证了《要略》所提出的“动词中心观"以及有关动词“向’的理论构想,是吕先生 身体力行比较方法论 ,对比汉语和印欧语以后的产物。 假如说《要略》从表面层次上看还主要是“一部古今比较语法"(吕必松,1 9 8 1)的话,那 《中国人学英语》则完全是一本英汉对比研究方面的著作,是吕先生在英汉对比研究领域进 行的一次重要而全面的实践。该书先是从中国人学英语的角度出发,一般论述了英语学习 的原理和方法,其中特别提到学习者“不知不觉的把英语当作和汉语差不多的东西看待,不 知不觉的在那儿比附’,因而提醒学习者“学习英语非彻底觉悟把它当作和汉语不同的新的 东西来学习不可’(吕叔湘,1 9 80:2—3)。在这里,吕先生实际上是讲了汉语作为母语对于英 语学习的不可避免的干扰作用,学习英语必须自觉克服这种干扰,通过比较而不是比附,了 解英语和汉语的不同之处。接着,该书依次讲解了英语在语音、拼法、词义、词类、词形变化、 动词时态、非限定动词、词序以及析句等方面的种种情况,而且始终着眼于以汉语为母语的 中国人,重点讲解他们学习英语的种种困难。这些讲解不仅对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有着一般 的英语教学难以替代的帮助,而且本身就是一种深入浅出的英汉对比,因而对于英汉对比研 究而言也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例如第二章谈语音,指出英语“辅音分清浊’,而“汉语只有 少数方言有浊辅音,普通话里边只有清辅音,但是有送气不送气的分别"。(同上,1 7 页)这 是英汉语音系统的一个重大差别,无论对于英语教学或对外汉语教学,还是对于英汉对比研 究本身都是很值得注意的一个语言事实。又如第四章有一节专门讨论汉英词义的差别,分 别列举了名词、形容词和动词方面的例子,说明英语和汉语作为两个文化历史相去甚远的民 族的语言,在词汇的对应关系方面存在着种种复杂的情况,并因此告诫英语学习者,对于那 些构成同义词的英语词和汉语词,一定要把各 自的意蕴分辨清楚“,……绝不能捉对儿相 配’(同上,5 1 页)。这不仅是对英语学习者的告诫,而且也是对英语教学者,对英汉翻译、双 42 吕叔湘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 语词典编纂,以及英汉词汇对比研究的人的一种告诫。至于在语法方面,作为该书讨论的重 点,作者则更是尽可能紧扣英汉差异之处,为中国学生指明学习英语语法的重点和难点所 在。例如第五章谈词类,指出汉语缺少英语那样的标示和限制,因而“中国人学英语,必须注 意词类的分别"(同上,6 o 页);第六章谈性、数、格、人称等形态变化,强调这类变化是汉语所 无,学习者必须“作心理适应".而不能“怀持着甲种语言心理(本国语的)去观察乙种语言习 惯(外国语的)"。(同上,8 o 页)又如第七章讨论“动词时态",非但对英语时态、语态作了简 明扼要的归纳,而且指明了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时态、语态和假设语气时特别容易出错或不易 掌握的地方,如完成式和进行式。再如最后一章讨论析句时,特别指出,在动词省略方面, “汉英习惯大不相同。不但是有时候英语能省,汉语不能,尤其是英语里留助动词,用 do,用 SO,这些都是他们极常用的句法,而汉语里头完全没有这一套,能省就完全省,又往往不能 省"(同上,1 7 1 页)。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讨论英语语法项目的时候,非常强调那些英 语和汉语之间同中有异之处。例如第七章谈到英语完成式跟汉语在动词后加“了’字大致相 当,但同时又指出“,有许多地方汉语可用‘了,,英语不用完成式",而且“,也有英语用完成式 而汉语不用‘了,的’。(同上,1 0 4 页)又如在第九章谈词序时谈到,尽管“汉语英语词序大体 相同"(同上,1 4 2 页),但仍有不少值得注意的相异之处,如双方在疑问句以及定语和状语的 词序上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且即就“大同"的几条来说“,汉英双方也都各有变例"(同上, 1 4 3 页),学习者应该特别注意。全书以通俗的对话体形式撰写,语言形象生动,论述深入浅 出,讲解抽象枯燥的语言学概念完全如谈家常,读来通俗易懂,既不乏情趣,而又不失科学的 严谨,是一本雅俗共赏的佳作,在日见增多的英汉对比著作中独树一帜,起着难以替代的作 用。该书于1 9 4 7 年初版,1 9 6 2 年出新 1版,至1 9 8 0 年 1 o 月修订2 版第 9次印刷,印数已达 8万余册。尤其令人惊讶的是,薄薄的不足 2 O O 页的一本小书,几十年来却始终像磁石一样 深深地吸引着广大读者,即使在各种英语书籍多如牛毛,学习条件与过去相比已有天壤之别 的今天,也是如此。据国家图书馆 2 0 0 2 年 3 月“热点中文图书排行榜’,该书当月借阅人次 进入前 1 o 名,名列第五足 见该书影响之广大和持久,足见吕先生倡导的比较方法论是如何深人人心。 除了以上两本著作外,吕先生的其他著述还有不少也可以看成是他对比较方法论的直 接实践,如上面提到的 1 9 7 7 年他在北京语言学院的那次演讲,还有论文《从主语、宾语的分 别谈国语句子的分析》(1 9 4 6/1 9 8 4)和《“把"字用法的研究》(1 9 4 8/1 9 8 4),以及《中诗英译比 录》(1 9 4 8/1 9 8 0)和《汉语语法分析问题}(1 9 7 9)等著作,限于篇幅,就不一一论述了。 三 对比语言学学科的创始人 吕叔湘先生不仅一贯身体力行,亲自实践语言比较法,而且还是我国对比语言学学科的 创始人。 试论吕叔湘先生对我国语言对比研究的贡献 43 刘重德先生(1 9 9 6)在论及我国汉外对比研究史时指出: 我国的对比研究可分如下三个时期。第一时期应从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和严复的 《英文汉诂》算起,到 4 o 年代末。……1 9 4 9—1 9 7 6 年这个时期,我国的对比研究基本上 处于停滞状态。第三个时期是从 1 9 7 7 年 5 月吕叔湘先生发表《通过对比研究语法》开 始的。 在这方面,潘文国(2 0 0 2)持类似观点,只是考虑到刘说的第二时期,尤其是 1 o 年“文革"期间 我国的对比研究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因而主张以 1 9 7 7 年 吕叔湘先生发表《通过对比研究 语法》为界,把我国汉外对比研究史分为“以对比实践为主的时期’和“有自觉学科意识的时 期’两个阶段。笔者认为,两人的划分并无原则分歧,即都同意以 1 9 7 7 年吕叔湘先生发表 《通过对比研究语法》作为我国对比语言学学科形成的标志,但为论述方便起见,这里采用潘 文 国的两分说 。 在潘说的两个历史时期中,应该承认,在第一个时期中,包括吕叔湘先生本人在内的一 大批学贯中西的学者如马建忠、严复、黎锦熙、赵元任、王力、高名凯等在汉外对比研究方面 进行了艰苦的实践,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事实上,他们在汉语语法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本 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进行汉外对比的结果。但是,正如潘文国(2 0 0 2)所指出的那样“,他们 的如椽之笔主要在于从总体上构建汉语语言学,并没有以对比研究或构建对比语言学作为 根本追求,因此他们的对比思想、对比理论,乃至对比实践,往往掩藏在对汉语的具体分析之 中’,也就是说,对比语言学作为一门学科在我国还不具备产生的基础。 1 9 7 6 年“四人帮’倒台以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局面的逐步形成,我国的外语教学(尤 其是英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以及汉外互译活动开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兴旺局面,汉语研 究、外语研究、语言学研究以及汉外对比研究本身也日趋活跃,对比语言学作为一门学科,终 于有了诞生的土壤和条件。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吕叔湘先生于 1 9 7 7 年 5 月应邀来到 北京语言学院作了题为《通过对比研究语法》的那次著名演讲。这次演讲为我国的对比语言 学学科的诞生作了舆论准备,起了催生的作用,同时也为我国今后的语言对比研究,尤其是 应用对比研究交代了方法、明确了重点、指明了方向。(详见下文)正是在吕叔湘先生这次演 讲的指引之下,我国的对比语言学学科才迅速地建立和发展了起来。以下主要以英汉对比 研究学科的情况为例加以说明: 1 9 7 8 年 1 o 月,随着我国招收研究生制度的恢复,吕先生创建了我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个 英汉对比语法专业,并亲自担任导师,招收了 3 名硕士生。此后 2 6 年来,在他的带动下,不 仅不少高校先后开设了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英汉语言文化对比课程,而且还先后开始招 收英汉对比研究方向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到目前为止,仅博士点层面,包括北外、上外、华东 师大、厦门大学和河南大学在内,全国起码已有 5 个博士点开设了英汉对比或对比语言学研 44 吕叔湘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 究方向,招收和培养了一批英汉对比研究以及对比语言学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1 9 9 0 年,由杨自俭、李瑞华主编的我国第一部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英汉对比研究论文 集》出版,吕叔湘先生接受请求,欣然为论文集题词(下文还要论述)。论文集的出版包括吕 先生的题词在内,不仅为广大研究者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宝贵的参考资料,而且还起到了引领 学科发展、组织凝聚队伍的作用“,正是本书的出版,才使在此之前各自在英汉对比领域孤军 奋战的研究者找到了同道和知音’(潘文国,2 0 0 2)。以后李瑞华(1 9 9 6)续编了同样性质的论 文集,并增加了文化对比的内容,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同道和知音需要学术交流,学会组织应运而生。2 o 世纪 9 o 年代初先是成立了中外语 言文化比较研究会,1 9 9 4 年底又成立了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前身为 1 9 9 0 年成立的英汉 比译学会),吕叔湘先生一直担任后者的名誉会长,直至去世。这两个全国性学会组织尤其 是后者凝聚了一大批国内英汉对比和翻译研究领域的骨干力量,1 o 年来在英汉对比与翻译 研究领域辛勤耕耘,著书立说,为我国对比语言学学科的发展和理论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 献。 2 6 年来,我国的英汉对比研究作为对比语言学的一门分支学科,经历了从拓荒草创到 逐步发展的阶段,发展至今天已经是颇具规模,相当兴旺了。仅以研究成果为例,据潘文国 (2 0 0 2)的统计资料,自1 8 9 8 年《马氏文通》出版算起至 1 9 7 7 年的近 8 o 年间,国内发表的英 汉对比研究方面的论文仅 2 1 篇,出版专著仅 1 o 部;而 1 9 7 7 年至今的 2 6 年间,据我们的粗 略统计,这方面的论文已达 3 0 0 0 篇左右,专著和论文集已超过 1 2 0 部。前后两个时期相比, 不可同日而语。种种迹象表明,我国的英汉对比研究方兴未艾,正在成为外语界、汉语界、对 外汉语界、翻译界以及理论语言学界学术研究的一个热点。可以预料,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 进一步扩大以及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高,我国的英汉对比研究必将更加兴旺,并将成为新世 纪的一门热门学科 。 简要回顾 1 9 7 7 年吕先生发表《通过对比研究语法》前后我国汉外对比研究的历史“,讲 我国的对比语言学学科形成以这篇文章为标志,是可以为全体研究者接受的结论"(潘文国, 2 O O 2)。同样,我们尊吕叔湘先生为我国对比语言学学科以及英汉对比研究学科的创始人也 是理所当然的事 。 饮水思源,我们深深怀念学科的创始人吕叔湘先生。 四‘ 培育人才的辛勤园丁 吕叔湘先生作为我国对比语言学学科的创始人,同时又是培养学科人才的辛勤园丁。 吕先生对学科人才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他一手创建了我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个英汉对比语 法专业,并亲自担任导师,招收培养了3名硕士生上面。 1 9 7 8年,十年动乱刚结束不久,国家百废待兴,急需用人,而各行各业又是人才寥落、青 试论吕叔湘先生对我国语言对比研究的贡献 45 黄不接。为了培育语言教学与研究人才,先生不顾年事已高,也不顾行政事务繁忙、学术活 动频繁,一下承担了指导 3 个研究方向 7 名硕士生(其中包括由他直接指导的英汉对比语法 方向的 3 名)的重担。吕先生对于研究生的培养可谓呕心沥血,对于英汉对比语法方向的 3 名学生就更是如此。3 年中他自始至终都以对学生高度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履行着导师 的职责,从言传身教为人之道和治学方法,到亲自主持每周一次、持续一个学期之久的讨论 班(sem inar),以及经常布置批改各类作业,一直到最后的指导毕业论文等,研究生阶段各个 环节的指导工作,无不体现着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度负责的精神,无不浸透着他大量的心 血和汗水。 吕先生对研究生的指导,特别重视学风的培养和治学方法的传授。由于英汉对比语法 专业的 3 名学生都是学外语出身,他多次告诫他们要处理好中和外的关系以及虚和实的关 系,提醒他们在向西方学习的同时,一定不要忘了结合中国语言实际;在学习借鉴国外语言 学理论的同时,一定得重视发掘、研究语言事实,切忌摭拾新奇、游谈无根。由于吕先生的言 传身教,他的几名学生都逐步养成了务实的学风,有的还在中西结合和虚实结合方面做出了 显著的成绩,如陈平就是其中较为突出者,因此还受到了吕先生的赞扬“:在介绍西方语言学 方面,他能够做到融会贯通。在论述汉语和英语方面,也能够从新的视角出发,使读者有耳 目一新的感觉。……陈平同志在中西结合方面已经有相当的收获。"(吕叔湘,1 9 9 1) 在治学方法方面,吕先生特别强调两点,一是要学会独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二是要善 于观察语言现象,善于发现语言事实。他说,作为研究生,主要靠自学,要多读书,但光读书, 不动脑筋不行;所以,他总是要求学生在读书中开动脑筋,发现问题,并特地叮嘱他们在每次 与他见面之前就把问题准备好,到时提出讨论。为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他所开设的现 代汉语课程还特地采用了讨论班的形式,由他亲自主持,事先布置讨论题目,然后分头准备, 到时不分导师学生,一起讨论,各抒己见。事实证明,这种形式上课,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 独立思考能力,而且,通过讨论切磋,相互启发,也会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在如何观察语言现 象、发掘语言事实方面,吕先生曾多次强调,对各种语言现象,无论是书面的,还是口头的,一 定要用心观察,努力培养自己对语言形式的敏感性(sense of form ),而且要做到手勤,及时 把看到和听到的各种用例制成卡片积累起来,以备将来使用;结合英汉对比,他还特别提倡 对照阅读优秀作品及其优秀译文,阅读时注意英汉差异,并注意搜集例证。在他的教导下, 他的学生都认识到了“悟性、记性、眼明、手勤、心细’这几项他平时经常强调的治学方法的重 要性。 吕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也让他们终生难忘。对于平时布置的 作业,大至结构布局和具体内容,小至标点符号和错字别字,他都是认真批改,或者提出修改 意见,从不马虎。对于毕业论文,则更是严格要求,从撰写提纲到最后定稿,每个环节都是严 格把关,一丝不苟,不符要求,甚至不惜让你推倒重来,绝不姑息。所有这些,通过言传身教, 潜移默化,都让学生于不知不觉之中学到了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46 吕叔湘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 吕先生不仅在学生在学期间认真培养他们,而且在他们毕业之后,也始终关心着他们的 工作和学习,并尽可能提供帮助和指导。作为他的学生之一,笔者在这方面有着更深刻的体 会。自 1 9 8 1 年笔者毕业直至先生于 1 9 9 8 年 4 月去世的 1 7 年间,笔者自始至终都得到了他 的关爱和帮助,包括提供进修条件、指导制订进修计划、多次审阅修改文稿,以及为出国进修 介绍指导教师等。他的这种关心和指导,可以说一直延续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1 9 9 8 年 初,本文原稿完成后,因不知先生已卧病在床,还曾寄给先生请求指导,而先生却并未因病推 辞,仍让女儿吕霞女士在病榻前把主要内容念给他听。凡此种种先生对学生的关爱和栽培, 除了用呕心沥血、死而后已来形容,不知世间还有什么更为合适的词语可以表达。 而吕先生对本学科人才的培养绝不仅限于几名学生。事实上,国内语言学界的不少著 名学者也都曾接受过他在这方面的直接指导。例如赵世开先生就提到“,我自己也是于 7 o 年代在吕叔湘先生的指导下才开始做这项研究的’(赵世开,1 9 9 0)。又如沈家煊先生,他在 谈到吕先生对他的帮助和指导时,曾深情地回忆说: 中学时代读 吕叔湘先生的《中国人学英语》,那种拿英语跟汉语作比较和客 问主答 的写法对我学英语帮助很大,想不到很多年后,又经过“文化大革命",我研究生毕业留 在语言研究所工作,写的第一篇论文就是《英汉介词对比》。这篇论文的主要观点其实 都是吕先生的,他听说我想搞英汉语法对比研究,给我很大的鼓励,建议我先做这个题 目,把要点都给我一一列 出,我 写完后他就给推荐到《外语教 学与研 究》杂志发表 了。……我后来没有把主要精力继续放在英汉语法比较上,不过受吕先生的启迪,我做 汉语语法和语义研究的时候总是 习惯于拿汉语跟英语或其他外语作 比较 ,另外也能较 自觉地借鉴 国外的理论和方法。(沈家煊 ,2 0 0 2 :2 8 5) 沈家煊是国内语言学界公认的中西结合得较好因而在汉语研究方面做出显著成就的学者之 一。他的这段话不仅表明了吕先生对他在开展英汉对比研究方面所给予的具体指导,也间 接向我们表明了吕先生所终生倡导的比较方法论对于开展语言研究的重要性。 五 理论和方法上的独特贡献 吕叔湘先生不仅一贯倡导并亲自实践比较方法论,而且还在理论和方法上为对比语言 学、为我国语言对比研究的开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下面主要分三方面进行论述。 (一)主张应用性对比研究应以求异为重点 纵观吕先生一生最为典型的几次对比实践,他有一个观点是贯穿始终的,那就是,应用 性对比研究应以发现描述语言差异为重点。其中最集中体现他这一观点的要算他 1 9 7 7 年 的那次演讲了。其中在谈到汉外对比时,吕先生指出: 试论吕叔湘先生对我国语言对比研究的贡献 47 英语的语法跟汉语的语法比较,有很多地方不一样。当然,相同的地方也不少,不 过那些地方不用特别注意,因为不会出问题,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地方。(吕叔湘,1 9 8 3: 1 3 7 页) 拿一种语言跟另一种语言比较,就会发现有三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彼此不同,第二 种情况是此一彼多或者此多彼一,还有一种情况是此有彼无或者此无彼有。(同上,1 3 8 页) 要特别注意的是表面上好像一样,而仔细检查还是有分别的。……这种相同而又 不完全相同的情况,最需要注意。(同上,1 4 o一1 4 1) ’ 吕先生的上述观点,以后在他对笔者(1 9 8 2)文章初稿所列的修改提纲中又有所表述: 为实用的目的,应该是比较事实,比较有选择的若干项目……大概说来有三种情 况:(1)英语汉语基本相同,可以不说或一笔带过。(2)同中有异的,要比较。(3)一方有 一方没有的,看情况处理。 此外,吕先生在《中国人学英语》中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如在第九章谈到英汉词序大同小异 时就提醒读者: 用客观的眼光来看,这些“大同"是比那些“小异’更重要,因为这几条恰是语句组织 的大纲。可是从学习者的立场说,那些“小异"比这些“大同’重要得多:道理很明显,相 同则无需特别学习,相异就不得不特别注意。(1 9 8 0:1 4 3)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吕先生在提出自己观点的同时,都尽可能举出一些典型精当的实 例来加以说明。例如他的那次演讲主要就是通过举例说明来展开论述的。整篇演讲稿所援 引的 4 2 个实例,无一不是经过精心挑选的,而结合实例所作的异同描述或提出的问题,也无 一不切中要旨且涉及根本,无一不给人以极大的启发,无论从方法到内容,都很值得我们在 具体开展对比研究时借鉴参考。例如第一部分讲汉外对比时一开头举的那个例子,引的是 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里的两句话及其英译,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短短两句话不到 3 o 个字,吕先生就归纳出了 8 点很值得注意的英汉差异,看了之后,谁都会承认例子选得典 型精当,谁都会佩服吕先生观察语言现象的细致人微,并从中得到极大的启发。 与主张应用对比重在求异紧密相关,吕先生还强调区分比较与比附。例如他在《中国人 学英语》中就提到学习者明明知道“英语不是汉语",却: 还是不知不觉的把英语当作和汉语差不多的东西看待,不知不觉的在那儿比 48 吕叔湘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 附。……比较是比较,比附是比附。……比较是要注意英语和汉语不同之处,让学习者 在这些地方特别小心,这是极应该的。而且,英语在咱们是外国语,汉语是咱们的本族 语,要是我们不帮着学习者去比较,他自己(除非有特殊的学习环境)会无意之中在那儿 比较,而只见其同不见其异,那就是我们所说的“比附"了。(1 9 8 0:2) 联系我国汉外对比研究的历史,其实不仅是学习者会进行比附,研究者和教学者如果缺乏警 觉,缺乏必要的知识结构,不善于对语言现象作深入细致的观察,也往往会把比附当做比较, 以致轻则多走弯路,重则误人子弟。 吕先生提倡语言比较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使用“比较"二字。或许正是因为主 张语言比较尤其是应用性比较应重在求异,才从 1 9 7 7 年开始改用“对比’二字,包括他首创 的硕士点研究方向也叫做“英汉对比语法"。不管是否如此,他有关应用对比应重在求异以 及应该区分比较和比附的论述,对于语言对比研究都不仅是一种方法论的具体指导,在理论 上也有值得深入探讨的价值。 (二)为从概念出发进行语言对比提供 了启示和参照 吕叔湘先生在理论和方法上对于语言对比研究的贡献不仅仅局限于应用对比,而且足 以扩大到包括理论对比在内的整个对比研究领域。 众所周知,吕先生的《要略》下卷“表达论’是以语义为纲,即从概念范畴和事理关系出发 来描写汉语句法的,而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被认为是“提出了一个在内部蕴含有机联系的 表达论体系,这也是迄今为止汉语研究中的最完整的一个表达论体系"(胡明扬,1 9 9 5)。《要 略》的这种写法对于语言对比研究特别是理论性对比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它使研究者从中 得到启发:对比研究不仅仅可以循着“从外到内"即从形式到意义的路子进行,就是从甲语言 的语法形式出发,寻找在乙语言中相应的形式进行比较,看它们在表达意义方面有何异同, 或者相反,也完全可以循着“从内到外"即从意义到形式的路子进行,亦即从所比语言共有的 概念范畴和事理关系出发,如数量、指称、时间、空间、正反、比较以及各种事理关系等,就这 些范畴或关系在两种语言中的表达形式进行比较;而且,在我们选定按后一种方法即从意义 到形式的路子进行语言对比时,就可以选用《要略》中提供的范畴或关系做共同的出发点,而 汉语一方就完全可以拿《要略》所提供的体系作主要参考。在这方面,由赵世开先生主编的 《汉英对比语法论集》(1 9 9 9)进行了成功的尝试。该书走的就是从概念和关系出发进行英汉 对比的路子,不但选用了《要略》中提供的范畴或关系做共同的出发点,而且在汉语方面就是 以《要略》提供的“表达论’体系为主要参考的。 吕先生由于一贯重视通过比较了解“各种语文表现法的共同之点和不同之点’(吕叔湘, 1 9 8 2,上卷初版例言),自然也就在方法论上比较重视从概念和关系出发进行语言对比。这 一点可以从他在为重印林语堂《开明英文文法》写的序中清楚地看出: 试论吕叔湘先生对我国语言对比研究的贡献 49 此书下仅解释了英语在表达相同概念时与汉语有什么不同,还深入指出了说两种 语言的人对概念的理解本身就不同,从而引导学生去了解自己不熟悉的英语的思维方. 式。人们早就感到有必要进行英汉语法的比较或对比实用研究,这本书可说是最早最 认真的尝试之一。(转引自潘文国,2 00 2) 此外,在他给笔者(1 9 8 2)文章初稿所列的修改提纲中也曾对从概念和关系出发进行语言对 比表示过相当具体的看法: 还可以……就某一范畴比较英语和汉语的表达形式。英语语法书里也有不按词法 加句法那种老格式安排的,早些的例如 J espersen 的 E ssentials of E nglish G ram m ar, 近些的如 Leech & Svartvik 的A Com m unicative G ram m ar of E nglish 的第三部分。 J espersen 的书的划分比较粗,Leech 和 Svartvik 的这一部分划分成 40 个题目,很可以 用来做比较的出发点。 今借此机会引述于此,与读者共享。 (三)提出对比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解释异同 上文提到,杨自俭、李瑞华于1 9 90年主编出版了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本英汉对比研究论文 集。出版前夕,向吕先生征求题词,先生在了解情况后欣然同意,写下了以下这段至理名言: 指明事物的异同所在不难,追究它们何以有此异同就不那么容易了。而这恰恰是 对比研究的最终 目的。 这段题词后来被我国对比语言学界作为经典广为引用,影响极其深广。题词虽然短短不足 5 o 个字,内涵却十分丰富。它通过对一般意义上的对比研究的高度概括的论述,为语言的 对比研究明确了最终目的,那就是,语言对比不但要发现指明所比语言之间存在的异同,而 且还要追究何以会产生这样的异同,也就是说要对产生异同的原因作出科学的、合乎理性的 解释。联系语言研究由传统的规定主义发展到以后的描写主义,继而发展到今天的不仅要 客观描写,更重要的还在于对语言事实作出科学的解释这一发展过程,我们认为,吕叔湘先 生的这段题词,正是站在当代语言学发展的最前沿,高瞻远瞩地为语言的对比研究指明了努 力方向和终极目标,因而是很值得我们语言对比研究者以至所有语言研究者认真学习、深刻 领会 ,并在实践中努力遵循和追求的。 以上我们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吕叔湘先生对我国语言对比研究的贡献。论述难免不够全 面或缺乏深度,有些地方还可能有值得商榷之处,诚恳希望读者批评指正,并希望有心人就 本论题继续撰文展开讨论,以最大限度地真实反映吕叔湘先生对我国语言对比研究的贡献, 借以进一步推动我国对比语言学学科以及整个语言学学科的发展。 50 吕叔湘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 参考文献 胡明扬 1 9 9 5 《 吕叔湘先生在语法理论上的重大贡献》,见《纪念文集》编辑组编《吕叔湘先生九十华诞纪 念文集》,商务印书馆。 李瑞华主编 1 9 9 6 《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刘重德 1 9 9 6 《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序,见李瑞华主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 。 吕必松 1 9 8 1 《 吕叔湘》,见《中国语言学家》编写组编《中国现代语言学家》,河北人民出版社。 吕叔湘 1 9 4 6/1 9 84 《 从主语、宾语的分别谈国语句子的分析》,见吕叔湘著《汉语语法论文集》(增订本), 商务印书馆。 吕叔湘 1 9 48 a/1 9 80 《 中诗英译比录》序,见吕叔湘编《中诗英译比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吕叔湘 1 9 48 b/1 9 84 《 “把’字用法的研究》,见吕叔湘著《汉语语法论文集》(增订本),商务印书馆。 吕叔湘 1 9 7 7/1 9 8 3 《 通过对比研究语法》,见吕叔湘著《吕叔湘语文论集》,商务印书馆。 吕叔湘 1 9 7 9 《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印书馆。 吕叔湘 1 9 6 2 《中国人学英语》,商务印书馆。 吕叔湘 1 9 8 2 《中国文法要略》(新 1版),商务印书馆。 吕叔湘 1 9 9 1 《 现代语言学研究——理论·方法与事实》序,见陈平著《现代语言学研究——理论·方法 与事实》,重庆出版社。 潘文国 2 00 2 《 汉英对比研究一百年》《,世界汉语教学》第 1期。 钱冠连 2 00 2 《 论外语学者对母语研究的建树——再论两张皮》,杨自俭主编《英汉语比较与翻译》(4),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沈家煊 2 00 2 《 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沈家煊卷》跋,见《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沈家煊卷》,安徽 教育出版社。 王菊泉 1 9 8 2 《 关于英汉语法比较的几个问题》《,外语教学与研究》第4期。 王菊泉 1 9 9 5 《 为人治学,永远以先生为榜样》,见《纪念文集》编辑组编《吕叔湘先生九十华诞纪念文 集》,商务印书馆。 王菊泉 1 9 9 8 《 吕叔湘先生与我国的英汉对比研究——纪念(通过对比研究语法)发表二十周年》,见萧 立明主编《英汉语比较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 , 徐通锵 2 00 1 《 对比和汉语语法研究的方法论》《,语言研究》第4期。 杨成凯 1 9 9 5 《 吕叔湘先生的语法学思想》,见《纪念文集》编辑组编《吕叔湘先生九十华诞纪念文集》,商 务印书馆。 杨自俭、李瑞华编 1 9 9 0 《 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赵世开 1 9 9 0 《 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序,见杨自俭、李瑞华编《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上海外语教育出 版社。 赵世开 1 9 9 6 《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序,见李瑞华主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 . 赵世开主编 1 9 9 9 《 汉英对比语法论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朱德熙 1 9 8 2 《 汉语语法丛书》序,见吕叔湘著《中国文法要略》(新1版),商务印书馆。 Fisiak,J. 1 9 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