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7年年底的一天,荣宗敬、荣德生接到其余三个股东的一纸通知,被突然告知退股。
原来荣熙泰去世后,三个股东认为两兄弟过于年轻,不足以支撑局面,心生退意。尽管躲过贴票危机,但广生钱庄业务拓展不顺利,且没有分红,三个股东唯恐赔本,联合起来要抽回股本。
商人重利,本是天经地义,退股亦无不可,只是荣熙泰尸骨未寒,钱庄青黄不接,合伙人便叫嚷退股,实在出乎荣宗敬和荣德生意料。犹然记得当初招股时共举大事的豪言,转瞬之间便烟消云散。
荣氏兄弟第一次亲历商业的翻云覆雨和阴晴不定,对“生意”两字又有新的体验。二人自幼闯荡上海滩,虽不能说见惯风浪,气度和心胸还是有的。荣宗敬对荣德生说,“我们才不怕呢,退出就退出,管他呢,没有他们我们照样可以的1荣德生暗暗在心里发愿,迟早要让他们后悔。
两人东挪西借筹集资金,将三名股东股本1500银元如数退还,但提出一个条件:拆股散伙一事不能声张,否则客户若失去信心前来挤兑,钱庄必然垮掉。既得钱财,三名合伙人如愿以偿,对此要求并无异议。
平息这场悄无声息的退股风波,广生钱庄变为荣家独资生意,荣氏兄弟放心大胆地经营起来。
退股一事,让两兄弟认识到赢利之重要性,倘若不能给股东切实回报,天下生意十有八九会散伙。从另一方面说,这个教训的价值远远超出股东退伙引发的骚动,因此也未见得是一件坏事。
合伙人退股,让荣宗敬和荣德生独资经营,也有机会完全按照自己意愿经营。他们加大无锡、南通等地业务拓展力度,随着当地工商业的兴起,钱庄生意渐有起色。不久,清政府发行新银元,广生钱庄利用行市落差进行汇兑,赚取不菲利润。据荣德生在《乐农自订行年纪事》一书中回忆,“此时行新银元,内地押用每两千搭廿元,后为通律,二七搭。汇款申出厘大,锡补厘小,日有盈余”。
由于北方时局不稳,大批客商到上海买面粉,汇兑活跃,两年获利近2万两银。闻此,三名撤股合伙人悔恨不迭。
略有盈余,荣氏兄弟还将业务扩展至其他领域。江浙一带是丝绸、纺织重镇,蚕丝需求量巨大,荣氏兄弟利用早年在常熟、常州、无锡等地建立的业务网络,开设公鼎昌茧行,经营蚕丝业务。因价钱公道、诚信经营,逐渐积累起名声,蚕行走上正轨,每年利润有两三千银元。
向实业进军
生意虽然尚可,相比大户却不尽如人意,市场形势感染熏陶,荣宗敬与荣德生的心态渐渐发生变化。
在他们看来,钱庄无非是资金平台、借债放贷渠道,循规蹈矩经营亦无不可。但上海钱庄众多,生存着实不易,两人不甘心如此缓慢积累财富。他们本是有心之人,从资金融会贯通中悟出一个道理:与其钱生钱,不如去创造价值,像张謇那样创办自己的企业,制造商品赢利。
这个想法如星星之火,一旦燃起就难扑灭。经营多年,两人越发觉得辛苦支撑的广生钱庄是块“鸡肋”,办实业的心情愈加急迫。但两人又都明白,此事不可操之过急,如欲有长足发展,势必要找到空白领域。从未涉足实业的兄弟二人四处留心商机,未来的道路仍旧一筹莫展。
1898年初,荣德生应朱仲甫之邀,再下广东,到三水县厘金局做总账。广生钱庄由荣宗敬掌管。
一天,荣德生闲来无事逛书店,从书架上抽出一本《美国十大富豪传》,兴致勃勃地翻阅起来。由于没有带钱,直到书店关门才不情愿地将书放回原处。次日一早,书店开门,荣德生第一个冲进去,将书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