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城市,以及每一座城市,都有相当可观的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除此之外,还有流浪的游魂。对不起,我把垃圾和游魂相提并论了,我是有意的。
王小波的小说里,有个不变的主人公:王二。这个名字本身就很操蛋,让我不免联想到诸如卑微、虚妄、不足道这些词汇。他的书里,配有插画——主人公王二这个人,拧巴着脸,置身在一个无比荒诞的背景中。不知道为什么,每次读这个家伙的文字,看到这些插画,我都觉得很带劲。王小波的荒诞和浪漫精神,我觉得与我对这个世界的感觉是一致的。
我再说游魂。芸芸众生,大多在乎钱和性,以及与之相关的附属东西,没什么闲暇细究自己的精神世界。但是,在大多数之外,还有那么一小撮,决意要和精神世界死磕。换句话说,他们总是太在意自己微不足道的想法和感受,而且纠结、纠结、纠结个不停。如果硬要问为什么,恐怕只能说:他们天生就这德性。
这么一小撮人,有着细密、敏感的触觉,而且总习惯于把触觉伸向生活中不堪和痛苦的一面,并且沉浸其中。仰望天空、泪流满面的姿态多么迷人啊!在凄冷的午夜游荡于街巷之间,让心灵贪婪地吸收悲伤的粮食,饱餐一顿然后回家安然入睡。干脆这么说吧,他们其实爱上了忧伤,并以此为乐。这么一小撮人,就是所谓游魂。我承认,自己是那一小撮中的一份子。
突然想重读朱文的一本小说:《什么是垃圾,什么是爱》。找遍各大网站,都不再卖了,书店当然更不可能找到。于是花高价从一位书友那里买来。第一次看这个小说,还在读大学。记得是某个下午的第一堂政治课,我从图书馆按顺序拿了一本书,借了出来。之所以按顺序拿,是因为合胃口的书实在太少,少得几乎没有,翻来找去,结果可能是一无所获,索性不按喜好按顺序,以免找寻之苦。那天借出来的就是朱文。我把朱文夹在胳肢窝下,径直走进教室的后排。老师坐在讲台前,自顾自地对着麦克风讲课,前排女生如饥似渴地记着PPT上的讲义。大多数人在这个空荡荡的阶梯教室睡觉、发短信、谈恋爱、看电影、玩游戏、写作业,或者什么也不干。在大多数人之中,有一小撮人在看小说,我是那一小撮中的一份子。
朱文絮絮叨叨、琐琐碎碎地写了一个人的一些破烂事儿。这个人叫“小丁”,连名字都这么卑微。我斗胆断言,这不可能是一本受很多人欢迎的小说,喜欢这本书的肯定只有一小撮,而我又是这一小撮中的一分子。主人公小丁在书里经历了一些龌龊、细碎、庸常、乏味的事情,没有跌宕的情节和期待的高潮,只有无聊和虚妄的感觉。我想说,如果你恰好身陷在这种雷同的感觉里,那么,你会喜欢上这本书。我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