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8月,在苏联和北非战场上接连遭受毁灭性打击的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已暗中与英美盟国接洽无条件投降(投降协定在8月底正式签订)。为了权衡意大利投降以后的战争局势,确定全面击败德、日法西斯军队的作战方略,英、美两国首脑又于8月19日在加拿大魁北克举行了代号为“四分仪”的高级会晤。在这次会议上,美国人的主张似乎占了上风:会议根据罗斯福总统的坚决主张,决定1944年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并制定了美英盟军在诺曼底实施大规模登陆反攻的“霸王”战役计划;在对日作战问题上,罗斯福总统从其太平洋战略出发,亦敦促英国痛下决心,在东南亚与中、美两国军队联合对日决战,收复缅甸。会议并决定成立一个由英国皇家海军中将蒙巴顿勋爵担任统帅、史迪威将军担任副统帅的东南亚战区司令部,统一指挥、协调英、美、中三国军队在缅甸、锡兰、苏门答腊和马来亚等地区的作战行动。这次会议还提出了一个全面击败日本法西斯的军事计划。
为了增强中国的抗日能力和确保反攻缅甸战役的胜利,魁北克会议还作出了几项与中国有关的具体决定:扩建机场,尽快提高中印空运能力,力争至1944年6月达到每月二万吨的水平;中、美、英联合铺设一条由加尔各答经孟加拉阿萨姆穿越缅北直通昆明的管径六英寸、长约三千余公里的输油管道,这将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输油管;列多公路应迅速延伸至芒友,与滇缅公路相衔接,尽快全面恢复这条中国重要国际交通线的运输能力;使用B29型轰炸机,自中国基地轰炸日本本土;派遣一支人数大约有三千人的美军精锐突击队,到达缅北与中国军队并肩作战。这支代号为“加拉哈德”的美军部队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擅长以远距离渗透的战术,突击敌人的后方和侧翼。应当说,以上几项决定,对于支持中国的抗战,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1943年11月21日,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和中国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齐聚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了著名的“开罗会议”。在这次会议上进一步讨论了对日作战问题。中国方面强烈希望尽快发动反攻缅甸的战役,并再次表示中国驻印军和滇西远征军将按计划,分由列多和保山进攻(时驻印军新1军已由列多前进基地攻击前进),但这项军事行动必须得到在孟加拉湾的英国海军的策应。为此,中国建议“英国海军应及时集中,为行动作好充分准备”。
然而会议却只讨论了英国方面提出的一个代号为“锦标保持人”的作战计划。这项计划规定:中国驻印军两个师由列多向缅北发动攻击(此项行动已在实施中);英军第15集团军四个师于1945年1月中旬,“将在若开区向前推进以占领改善的防线,并将利用任何可以获得的成功”;同时英军第4集团军三个师“将向茂叻、明塔、锡当进军,尽可能向东南推进”;美国伞兵部队于1945年3月中旬袭占英都,配合中英军队作战。
由于“锦标保持人”作战计划未明确规定中、英、美三国军队在缅甸作战的目的,亦未提英海军在孟加拉湾集结,水陆两栖攻占仰光的方案,远远不能满足中国方面要求迅速打通滇缅运输线的战略需要,故引起中方的强烈不满。蒋介石先生等中方代表在会议期间一再要求“盟军向曼德勒进军,并坚持必须配合海军行动”,盟方“必须每月空运一万吨物资去中国”。但这些要求在英国方面的种种借口下,均未被接受,最后蒋先生只好同意了“锦标保持人”作战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