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筹划反攻及修筑列多公路(4)

我的戎马生涯 作者:郑洞国


开罗会议后不久,美、英、苏三国首脑于11月21日在德黑兰举行会议,讨论盟国对德、日军事行动问题。会议以后,英相丘吉尔竟以“苏俄已答应出兵对日作战,东南亚军事行动失去了意义,中国方面的贡献更无足轻重”为由,又进一步决定放弃缅甸作战计划。

围绕反攻缅甸之议,英国方面一再背信弃义,出尔反尔,使中、美、英三国在缅甸的联合军事行动始终无法实施,其中自有一番缘故:在指导战争的战略思想中,英国人历来把欧洲放在优先的地位上来考虑,他们认为在欧洲战场的胜负,将决定整个战争的结局,从而不愿在远东集结和消耗大量的兵力和物资,这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英国也不愿意或不情愿尽全力援助中国。按照英国人的观点,中国一旦在战后取得亚洲和世界强国的地位,就将对大英帝国在远东的利益造成威胁和损害。他们固然不希望中国在战争中被打垮,但也不希望中国通过战争而强大起来,最好的办法是维持现有的局面,使中国永远处在贫穷、软弱、分裂的状态中。这实际上也是战时英国对华政策的基本思想。正是基于这一点,英国人才再三阻挠发动旨在打通滇缅国际交通线的反攻缅甸战役。如果英国必须在远东采取军事进攻行动,那么他们宁愿把目标放在新加坡到香港这一线,因为这样可使英国在战争胜利之后,继续保有这些海外领地。在这些问题上,充分暴露出这个老牌殖民主义国家的极端自私和狡猾。

而这时的中国,在经历了整整六年多的抗战之后,国力消耗甚大,各方面都处在十分艰难的境地中。国民政府亟须迅速打通滇缅国际交通线,将大批援华物资输往国内,以维持大后方日益恶化的经济和补偿前线的战争消耗。由于英国不肯在南缅登陆,进而承担与中美军队联合收复缅甸的义务,因而依靠中美陆军修通列多路,借此使大批物资直接由印度陆路输往国内之举,即成为当务之急。同时,美国方面也担心中国政府会因英国的消极态度,而动摇在缅北发动军事进攻的决心,亦一再催促中国尽快行动。

先是,蒋介石先生于1943年10月19日,在重庆邀请盟方蒙巴顿将军、史迪威将军、索默维尔将军(美空军补给司令)和中国将领何应钦、商震、刘裴、林蔚等开会,商讨反攻缅甸的作战方略。其中确定,中国驻印军将于1944年1月15日首先由列多发动攻击,目标是推进至北纬23度一线,以确保列多路的安全。会后,史迪威将军主动将攻击日期提前,命令新38师于10月下旬由列多东进,一面掩护筑路,一面攻击前进。英国决定放弃在南缅的登陆计划以后,中国驻印军加强了在缅北的攻势,除已在前线作战之新38师外,新22师以及部分直属炮兵、战车部队陆续调往前线,投入攻击。

中国驻印军的作战方针是:从列多前进基地出发,经野人山区进入胡康谷地及孟拱谷地,夺取缅北重镇孟拱、密支那等要点,然后经八莫,向曼德勒推进,将日军逐渐压迫至曼德勒附近地区包围歼灭之。其第一期攻击目标为孟拱、密支那之线;第二期攻击目标为八莫、南坎、腊戍之线;第三期攻击目标为曼德勒。关于驻印军在缅北作战的详细情况,我将在下两节作专门介绍,这里暂不赘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