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困守长春(1)

我的戎马生涯 作者:郑洞国


1948年3月底前后的长春,已处于解放军四面包围之中。除城郊仅有的大房身机场外,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均被切断,城内粮食、燃料匮乏,军队士气低落,民众惶恐不安。我到长春后,立即着手整顿防务,安定人心,以图长期固守。其作法是:“加强工事,控制机场,巩固内部,搜购粮食。”

当时,城内的守军主要是新7军和第60军,以及第1兵团直属部队、长春警备司令部所属部队、新1军留守处部队、青年教导第1团、吉林师管区、联勤16兵站支部、驻长空军部队等部。此外还有一些地方保安部队,共十万余人。

新7军是陈诚将军于1947年冬以新1军之新38师为基础,加上由原保安第12支队改编的暂61师,和由原刘德溥部的保安区改编的暂56师扩编而成的,总兵力有三万余人。原新38师师长李鸿任军长。在该军所辖三个师中,新38师自开入东北后,虽累遭损失,但基本上保存了驻印军时的老班底,经补充后兵员达一万二千人左右,装备亦好,是长春守军中最为精锐的部队,此时由原新1军参谋长史说将军任师长;暂56师的前身是原伪满铁石部队,后经收编由关内空运东北,在战场上屡遭败绩,改编为暂56师时虽有七千余众,但战力极弱。该师师长原为刘德溥,后因与暂56师原来同为伪满部队的暂58师王家善部在营口起义,恐其不稳,遂调新7军参谋长张炳言接任该师师长;暂61师系由地方团队改编而成,虽经训练,人数亦有七千余人,但战力也仅稍强于暂56师,原新38师副师长邓士富任师长。该军另有直属部队四千余人。因此,号称所谓“王牌军”的新7军,其实也只有新38师一个师尚称能战,其余两师则徒有虚名。

第60军是云南部队,成立较久,全军约三万余人,该军开入东北后,多次遭受解放军打击,特别是在1947年冬永吉守备战中损失甚重,以后虽经补充,但一直未能恢复元气。第60军下辖三个师,其中182师兵力约一万人,实力较强,师长为白肇学;暂21师兵力约九千余人,战力较弱,师长为陇耀;暂52师系在永吉时由交警总队改编拨归第60军指挥的部队,有六千余人,但内部成分复杂,训练很差,基本上没有什么战力,该师师长是李嵩。此外,第60军还有一个预备师,约七千人,多是新兵。

根据我3月中旬作出的长春城防部署,新7军和第60军以该市中山路、中央大街(今斯大林大街)为界,新7军防守西半部,第60军防守东半部。3月下旬,我再度来长春后,除命新7军暂56师加强在西郊大房身机场及西门至机场一线的守备力量,并着第60军派出暂52师控制东郊城防工事外的一些高地和独立据点外,没有再在兵力和配备上作出大的变动。

长春位于东北腹地,是贯通中长路、长图铁路及东北境内各铁路线的交通枢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东北沦陷后,伪满洲国曾以这里作为其“首都”。在日本法西斯军队占领时期,曾在城内街道及近郊区修筑了许多永久性、半永久性工事,如碉堡、壕沟、坑道、瞭望台等,样样俱全。城中心的关东军司令部、在乡军人会、空军司令部和大兴公司等四个高大建筑物,矗立在十字路口的四角上,前三座建筑物的地下室,均有钢筋水泥筑成的坑道通过宽阔的马路,彼此相连。更有笨重的铁闸门,可以彼此隔绝。四座建筑物的地上部分,都是厚墙铁窗加上钢筋水泥屋顶,连中型飞机的炸弹都不能损伤它们。再往南去的中央大街西侧,还有伪满洲国的“中央银行”。这是一座异常坚固的建筑物,全部外墙均用花岗石砌成,厚度在一米以上。室内可储存大批弹药、粮食、淡水,还可自行发电。我的兵团司令部以后就设置在这里。市内各主要街道都宽约六十米左右,街与街之间和各大建筑物之间都留有许多草坪、花园空地,距离足够发挥火力。重要的街口还修筑有水泥地堡。国民党军队占据长春后,于1947年秋季起,又环市构筑了很多钢筋水泥地堡,并用战壕将其联系起来。城四周还设有宽三米、深二米的外壕,壕内有纵射火力点,壕外则架设铁丝网等障碍物,使整个长春在日本侵略军遗留工事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具有现代化防御体系的城市。我奉命镇守长春后,本着持久防御方针,又加紧巩固完善原有防御设施,以市中心为核心,层层设防,在市内外组织了多道防线。我还抽空到各重要地段视察,亲自督促各部加强防御工事,以备将来可能发生的巷战。我特地指示各处阵地加设隐蔽的侧射、斜射火力,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火器的威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