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种文化的背影 2

民国的底气 作者:落尘


1898年,中国近代历史上百日维新的戊戌之年,王国维婚后刚刚两年,年方22岁的他顶替同乡到上海《时务报》担任书记兼校对,由此走出了故乡海宁。虽然王国维到达时梁启超、章太炎已不在报馆,但王国维还是在此结识了许多人中俊杰,并且用业余时间参加了专门用来培养专业日语翻译人才的“东文学社”,由此遇到了他生命中至关重要的一位人物——罗振玉。

罗振玉年长王国维11岁,有才识,有能力,当时在上海已经闯出一片天地,他是“东文学社”的出资者之一。有一天,罗振玉偶然在一位学生的扇面上看到了王国维的一首咏史绝句,其中末联云:“千秋壮观君知否?墨海东头望大秦。”大为惊异,认为他有过人之才,遂刮目相看。王国维因为报馆事务繁杂,于听课之外,几乎没有时间自修,结果入学半年后考试不合格,按照规定应予退学,罗振玉特别为之说情,仍准许他继续学业。戊戌政变后,六君子喋血菜市口,《时务报》也不得不关门,罗振玉又让丢了饭碗的王国维到“东文学社”做事。两个人由相识到相知,由相知到共进退,开始了三十余载亦师亦友直至结为姻亲的亲密关系。也正是在此时期,王国维接触到了西学,从其跟从学习英语的日本学者的文章里知道了叔本华和康德,并对他们的学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00年12月,在罗振玉资助下,王国维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夙愿,赴日本的东京物理学校学习,但很快他就发现自己的气质禀赋并不适合学习数理学科。四个月后,王国维因为足疾回国。他自此放弃理工,转而开始研究穷人生之根本的哲学,同时应罗振玉之邀帮助其编辑《教育世界》,期间王国维翻译了大量文章,开始在新学界崭露头角。

1903年,王国维在罗振玉的举荐下前往通州师范学校,这是他教书生涯的开始。1904年,新任江苏巡抚端方聘请罗振玉为江苏教育顾问,并议定在省城苏州设立江苏师范学堂,王国维随后又来到苏州任教。在这期间,王国维创作了大量诗词,其中很多作品感叹人生苦短,世事纷扰,表现出浓厚的出世思想,如《书古书中故纸》云:“昨夜书中得故纸,今朝随意写新诗。长捐箧底终无恙,比入怀中便足奇。黯淡谁能知汝恨,沾涂亦自笑余疾。书成付与炉中火,了却人间是与非。”他这一阶段的词作后来结集为《人间词话》。

1905年底,清政府废除科举,设立学部以总管全国的教育,翌年初,罗振玉被任命为学部参事,王国维随之北上,住在罗家,并在罗的引荐下在学部总务司行走。初到北京的三年,王国维连续经历了父丧、妻殁及继母的离世,这使本来就性情忧郁的王国维愈发感到人生短促、世事无常。

1908年,王国维发表了《人间词话》,这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影响却越来越大,时至今日,它已经和《宋元戏曲史》一起被看做王国维文学时代的两部巅峰之作。其中阐释的“境界”说道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精髓,而他“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的论述因其精辟贴切更成为人们经常引用的经典话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