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和杨绛夫妇在民国伉俪中堪称楷模,他们之间的爱情产生固然有钱钟书才华的吸引力,但两人走到一起,且共同生活了66年,这其中彼此在学术和生活中的兴趣可以说起到了关键作用。
钱钟书进入清华大学的独特形式和出众才华,让他在别人眼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同时也让很多人仰慕不已,很多人都想一睹他的风采。
在那个把出国留学看得非常风光的年代,杨绛却犹豫了。1932年春天,杨绛放弃了她的母校振华女中校长为她争取的去美国韦尔斯利女子大学深造的机会,考进了清华大学研究院读外国文学业。
在一个风轻云淡的日子,已是研究生的杨绛结织了这位大名鼎鼎的同乡才子——正读本科三年级的钱钟书,两人得以再续“前缘”(1919年,8岁的杨绛曾随父母去过钱钟书家,但当时没见到钱钟书)。钱钟书面前的杨绛,娇小玲珑,温婉聪慧,端雅大方;杨绛面前的钱钟书,侃侃而谈,旁征博引,诙谐幽默。共同的信仰与追求,使得他们两人一见钟情,情定终生。
清华大学每年都有出国留学的机会,但当时唯独外国文学专业不准出国。1935年,志向远大的钱钟书打算出国深造。为了能照顾即将远赴英国读书的钱钟书,杨绛决定提前结婚(只有这样她才有机会出国)。那时杨绛还需要一门课大考,最终她跟导师商量采用论文代替,终于提前一个月毕业,为了爱情,跟随钱钟书来到了异国他乡。
在牛津的日子,是他们终生难忘的财富。那段日子,虽然没纸醉金迷,但他们的生活,却依然充满着情趣。据杨绛后来回忆说:“我们在牛津,他午睡,我临帖,可是一个人写字困起来,便睡着了。他醒来见我睡着了,就饱蘸浓墨想给我画个大花脸,可是他刚落笔我就醒了。他没想到我的脸皮比宣纸还吃墨,洗净墨痕脸皮像纸一样快洗破了。以后他再也不搞恶作剧,只给我画了一幅肖像,上面再添上眼镜和胡子,聊以过瘾。”那时的钱钟书,像个童心十足的孩子。
风雨同舟,相濡以沫,磨难,让他们靠得更近,更紧。在1966年那些特殊的日子,他们相互扶持,不离不弃,感情甚至比以前更默契。当时他们学部里的人称他们为“模范夫妻”:“看人家钱钟书一对儿,越老越年轻,越老越风流!”在那最艰苦贫困的岁月里,他们相互安慰着对方。生活贫困,他们的心灵却异常的富有。灾难中,他们不消沉,不畏缩,不卑不亢地做人。经过痛苦的洗礼,他们的生命剩下了最珍贵的本真。
克服种种困难,历经种种磨难,他们一路走来。国外、国内,顺境、逆境,两人风雨同舟,悲喜与共!这一走,他们相互陪伴着走过了65年的漫漫人生之路。
钱钟书和杨绛的爱情,令多少羡慕、向往,他们的婚姻被后代的社会学家颂扬为“理想婚姻的典型”。当有人问及他对其妻子的评价时,他曾这么说:“在遇到她以前,我从未想过结婚的事;和她在一起这么多年,我从未后悔过娶她做妻子;娶了她之后,我从未想过娶别的女人。”
钱钟书和杨绛,他们用实际行动给我们演绎了一个爱情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