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复杂化了。当初攻击传统婚姻的种种罪恶时,人们没有想到个人主义的自由平等婚姻可能有另一种类型的种种罪恶,因此毅然决然、大义凛然。而星移斗转近一个世纪,人们却发现自己处境尴尬。当初攻击者自身即带着传统婚姻的深刻烙印,他们想要的实际上是既要传统婚姻的亲情、稳定,又要个人的独立自由。然而,冰炭怎能相容?
有意思的是,在大洋彼岸的自由乐土,情况也正在大张旗鼓地发生变化。美国政府一改在婚姻问题上的自由主义态度,而转向保守主义,提倡婚前禁欲,鼓励结婚,削减对单亲家庭的补贴。麦吉·加勒荷是一位著名的保守主义作家,经常为《新共和》《华尔街日报》《国民评论》《世界主义者》以及《纽约时报》撰稿。她的第一本书是《爱神之敌:性解放是怎样杀死家庭、婚姻和性的?》(1989),还著有《婚姻的流产》(1996),《婚姻案例:为什么结婚的人更加幸福、健康和富裕?》(2001)等。麦吉是这场新的结婚运动的旗手,而这场运动实际上是对性解放运动产物的回应。目前,单亲家庭超过美国家庭比例的三分之一,政府为此支出了大笔补助;艾滋病治疗也所费甚多;单是补贴未婚少女怀孕流产的资金即高达七十亿美元。由性解放运动而加剧的交易型婚姻的蔓延造成的不仅是政府财政问题,更造就了大量的问题少年,这才有了保守主义的强烈反弹。但在自由主义左翼人士看来,这场结婚运动是变相削减福利,是新自由主义政策的组成部分,是对单亲家庭利益的损害。他们也许是对的,在自由主义大本营的美国,要回到传统婚姻模式(不同于中国,是由基督教资源支持的传统婚姻模式),恐怕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到那时,家庭既不复存在,福利亦枯竭断流,美国中下层阶级不知将何以自处。
看来,世界上的确没有免费的午餐,没有两全其美的方案。传统婚姻稳定但不自由,交易婚姻自由但不稳定。有没有既有自由又有稳定的新婚姻模式呢?也许是有的,但肯定不是在目前这种既贪婪又自私的价值观下。这是一个更大的两难选择:或者留恋自私和贪婪,不得不徘徊于现有的两种模式之间;或者无私而克制,可能不但有美好的婚姻,还有美好的社会。
韩德强:学者。著有《碰撞——全球化陷阱与中国现实选择》等。
本文刊于《天涯》2002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