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于炳然蒙冤(1)

陈伯达传 作者:叶永烈


在批判王实味的那些日子里,陈伯达声名鹊起,成了“延安红人”。

须知,他发表的《孔子的哲学思想》《老子的哲学思想》《墨子的哲学思想》,尽管受到毛泽东的称赞,但那些文章毕竟书卷气太重,充其量只是加强了陈伯达的“秀才”形象。

可是,他批判王实味的“精彩的”发言,却大大提高了他“理论家”的威信。

于是,陈伯达得到两项新的任命,那是中共中央为领导整风运动的“总学习委员会”发布的。这个委员会由毛泽东主持,康生为副。发布通知如下:

为健全《学习》报编辑委员会,决定王若飞、陈伯达、邓力群参加编辑委员会,由康生领导编委工作;

解答各方面所提出的问题,决定由凯丰负总责,陆定一、乔木(胡乔木)、王若飞、陈伯达等参加这项工作。

这里提到的“《学习》报”,指延安《解放日报》的理论副刊《学习》。虽说这两项任命并非显要职务,跟康生当时的职务相比差远了,但是毕竟已经清楚表明,陈伯达已进入中共中央的“秀才班子”之中。

1942年7月3日,《解放日报》的《学习》副刊以整版篇幅,刊出陈伯达那篇曾被王实味“竭力活动去阻止发表”的《写在实味同志〈文艺的民族形式短论〉之后》一文。据说,为了“存历史面目”,“文章的题目、内容和口气,都照旧不改”,所以对王实味还有“同志”两字。一个整版还不够,翌日《解放日报》再挤出一块地方刊登,才算登完此文。陈伯达在前记中注明“这篇东西是1941年春写的”,充分显示了他的“先知先觉”。

这么一来,陈伯达在延安的形象,益发“高大”了。

不料,就在陈伯达洋洋得意的时候,有人向《解放日报》的《学习》副刊投来一篇尖锐地批判他的文章,使他吃了一惊!

所幸,陈伯达已经成为《学习》副刊的编委,得以先睹为快,看到了此文的手稿。

此文标题为《就教于陈伯达同志》,作者于炳然。

于炳然要向陈伯达“就教”什么呢?

于炳然写道:

在《学习》第12期上,读过陈伯达同志所写的《旧阶级本性的改造》。经过几度的思考和推敲,觉得这篇文章有些地方值得商榷,因为它可能给读者以某种程度的模糊概念。

于炳然逐点分析、批评了陈伯达1942年6月27日在《解放日报》的《学习》副刊发表的《旧阶级本性的改造》。其中特别是指出陈伯达歪曲了毛泽东当年提出的“治病救人”的方针,这使陈伯达出了一身冷汗。

陈伯达在《旧阶级本性的改造》一文中,对于“治病救人”,举了一个不甚恰当的例子:

明朝时候,江苏高邮有一个人中了举人,高兴得发狂,笑不止,去求一个姓袁的大夫按脉。

那大夫惊叫说:“你的病已经没有办法了,再没有几天可活了,你赶快回去,迟点就回不到家了。”那个大夫还给他写了封介绍信,叫他过镇江的时候,再求教一位姓何的大夫。可是当他到镇江的时候,病就好了。何大夫开看介绍信,里面写道:“因为他高兴得发狂,所以动以危苦之心,惧之以死,叫他忧愁抑郁,到了镇江,就会好了。”于是他才恍然大悟,北面再拜感谢袁大夫。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对于我们,就像袁大夫这样好的大夫……但是这样好的大夫,好的医法,往往不是一下子就会被病人所认识的,除了有别人的指点以外,还往往要到病人经过一番苦痛的考验或被医治好的时候,才能够真正地加以尊重,直至心悦而诚服……“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对于二十二个文件,对于整风运动,我作如是观。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