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把中南海的勤政殿,给毛泽东作为办公、居住之处。第一次把中南海勤政殿作为政界要地披露报端的,是在毛泽东、周恩来进入北平的半个来月(最初毛泽东住在北平香山)——1949年4月13日——毛泽东在中南海勤政殿会见以张治中先生为首的国民党政府代表团。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与张治中先生等举行谈判,也在勤政殿。
颐和园与中南海相距甚远,每逢毛泽东电召陈伯达,过了半个来小时,陈伯达的汽车才抵达。
“你搬到中南海来住吧!”毛泽东说道。
于是,陈伯达搬入了中国的政治中枢,起初就住在勤政殿一间小屋里。那儿毕竟不能久住,而且陈伯达开始了第三次恋爱,没有房子怎么行呢?总算给了他房子,让他住在迎春堂。迎春堂由南向北有三个四合院,陈伯达住在其中的一个,那房子早已上了“年纪”颇为破旧。他的邻居是周扬和熊复。
中南海分为甲区和乙区,毛泽东住在甲区,陈伯达住的是乙区,持有特殊的通行卡,才可由乙区进入甲区。作为毛泽东的政治秘书,陈伯达持有特殊通行卡。一接到毛泽东的电话,他便从迎春堂步行前往勤政殿,约莫一华里,走十几分钟就到了。
那时的毛泽东,除了身边的许多工作人员之外,有着正式秘书职务的是四个人,人称“四大秘书”,即陈伯达、胡乔木、田家英、叶子龙。胡乔木不住在中南海,与毛泽东住在一起的是田家英和叶子龙。叶子龙是机要秘书,日常秘书工作由田家英负责。1956年,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意,毛泽东的秘书为五位,即增加了江青。江青原是机关协理员,这时成为负责国际方面问题的毛泽东秘书。
田家英是在1948年成为毛泽东的秘书的。
据陈伯达回忆,1946年2月,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从苏联留学归来,回到延安。毛泽东发觉,毛岸英在苏联多年,对于中国文化历史的知识颇为欠缺,就请陈伯达当毛岸英的教师。可是,毛岸英听不懂陈伯达那福建口音,再说陈伯达正忙于自己的著述,便以“话听不懂”为理由推托了。随后,陈伯达向毛泽东推荐了田家英。
田家英是四川成都人,家庭贫寒,小时候在中药店里当学徒。1937年,不满16岁的田家英奔赴延安,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先后在延安的陕北公学、马列学院、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
田家英帮助毛岸英学习中国文化历史知识,慢慢与毛泽东熟悉。
后来,毛泽东身边需要人帮助料理文件,选中了田家英。这样,27岁的田家英担任了毛泽东秘书。
解放后,田家英担任了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主任、中央政治局主席秘书、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办公厅副主任、中央政治研究室副主任、中央办公厅副主任。
田家英为人正直、磊落,他与陈伯达共事,渐渐看不惯陈伯达之诡。比如,在私下里,陈伯达向田家英打听,毛泽东最近在看些什么书、说过些什么话——陈伯达为的是摸准毛泽东的思想动向,以便写出符合毛泽东心意的文章。田家英看不惯陈伯达这种摸行情、探气候的鬼头鬼脑的行为。起初,田家英含糊其辞,或者避而不答。陈伯达盯紧了,问多了,田家英忍无可忍,顶了他几句。于是,陈伯达与田家英的关系到后来日趋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