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一见李达上将,笑了,说道:“你来了?也好,就坐下来听听吧!”
在《红旗》杂志上发表文章,陈伯达用过笔名“周金”,胡绳用笔名“施东向”,国际评论文章常署“于兆力”——由乔冠华、姚溱、王力三人合写。乔冠华过去在重庆时用过笔名“于怀”,“兆”则是“姚”的偏旁,三人的姓名合成了“于兆力”。不过,三人只合作写了一篇。此后署“于兆力”的文章,是王力一人写的。
邓力群是刘少奇秘书,他担任《红旗》副总编辑,分管经济方面的理论文章。
毛泽东十分重视《红旗》。毛泽东读《红旗》创刊号,甚至发觉所载他的文章《介绍一个合作社》,错了一个字。
《红旗》所载《介绍一个合作社》,有这么一段:
大字报是一种极其有用的新式武器,城市、乡村、工厂、合作社、商店、机关、学校、部队、街道,总之一切有群众的地方,都可以使用。已经普遍使用起来了的,应当永远使用下去。
后面这一句中,《红旗》多排了一个“的”字。
为此,毛泽东给《红旗》总编辑陈伯达写了一封信:
陈伯达同志:
第四页第三行多了一个“的”字。其他各篇,可能也有错讹字,应列一个正误表,在下期刊出。
毛泽东
6月4日
陈伯达接到毛泽东此函,嘱令下属仔细校勘《红旗》,将第1期、第2期的讹误之处,在第3期上刊登正误表。
毛泽东向来重视舆论工具,特别是《红旗》,是他提议创建的中共中央理论刊物,所以,在《红旗》创刊之后,毛泽东不时把自己看中的文章,批转给陈伯达,建议《红旗》发表。
比如,1958年7月3日,毛泽东给邓小平、彭真、谭震林、陈伯达写了一信:
小平、彭真、震林、伯达同志:
你们看这封信是否可以发表?我看发表毫无害处。请伯达打电话给广东省委,问一下这封信是否已在党内刊物上发表,或者是用单个文件发表(到)各县,或者并没有发去?再则告诉他们,我们拟在《红旗》上发表,他们意见如何?以其结果告我为盼!
毛泽东
6月3日上午7时
请在7日下午退给陈伯达。
毛泽东推荐什么信在《红旗》杂志上发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