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润生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古墨鉴藏家,2012年是他世三十周年。五十年代,我阅读他与叶恭绰等四人编辑的《四家藏墨图录》,甚为仰慕。后来,终在文物出版社与尹先生相识,因为我也喜欢古墨,同他交往三十年,深获教益,现回忆二三事,以见其治学和为人。
尹润生(1907—1982),北京人,号竹移主人,生于书香之家,工书,精鉴赏。夫人张颖昭是大画家徐燕荪的门生,擅画工笔人物,她常因无佳墨作书作画而感到苦恼,尹先生便常跑琉璃厂去收购古墨,结果由用而藏。
由于尹先生搜集古墨用功甚勤,日积月累,由粗到精,收藏了许多明清古墨珍品,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史料,对古墨的真伪、年代、质量等鉴赏能力极高,对墨家史料和逸闻趣事也所知甚多,相继发表了不少有关古墨方面的论文,如《方氏墨谱与程氏墨苑》、《漫谈我国古代的制墨模具》等。尹先生对古墨研究既博又专,见解独到,分析精辟,治学严谨。凡与他交往人都知道,他对学术问题一丝不苟,对人的提问,有问必答,言谈直率。而对自己的失误,则真诚坦率,敢于承认。对人要求严,对自己要求更严。
尹先生一生研究古墨,却没有到过古墨的故乡安徽徽卅,他以此引为憾事。由于缺少实地调查,他在古墨研究中也有过失误,他从第二手材料中,误以为墨模为铜制的,在发表的论文和言谈中一再引用此说。事实上铜制墨模难雕刻,不透气,不吸湿,墨锭不易脱模,故以铜模制墨很不适宜。
我曾数次到徽州各墨厂和博物馆调查,并向墨模老艺人请教和了解,都说未见过铜墨模,也没有这种实物流传。自古以来,墨模都是木制的,用的材料是徽州山区出产的古楠木。这种木材坚硬有韧劲,木质结构细腻,最适合作墨模用。我把这一情况向尹先生作了介绍,他立即承认了自己的失误,并表示要写文章更正。他说,像他这样的人,说错一句话,写错一篇文章,比一般人危害大,知错必改,人家才会信任。
后来,我果然在1982年《书法丛刊》上看到尹先生撰写的《漫谈我国古代的制墨具》一文,文中对历代墨模的发展、木模雕刻的艺术和刻工姓名等,都作了精密的考证。尹先生的这种知错就改的治学精神难能可贵,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