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青龙桥站:中国铁路之魂(1)

绿皮车站 作者:齐栋


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京张铁路“青龙桥”火车站,正处在一个急速变化与岿然不动的夹缝之中。从车站旁竖起的一块警示牌便可窥得端倪,上面用鲜红的字迹提醒参观游客:青龙桥站为铁路运输生产场所,并非旅游景点,若进入站内请注意安全。一种略显含混、欲拒还迎的态度,还原出曾经在中国铁路历程中扮演过重要角色的青龙桥站,如今必须要接受一个新的定位和转变。但可以确定它的未来仍旧光明,成为一座吸引四方宾客前来参观膜拜的铁道文物车站及博物馆,似乎并不久远。

这毕竟是一座在每个中国孩子脑海里打上深刻印记的火车站。小学课本里《詹天佑》一文,如今依然在这群玩着手机APP长大的“零零后”的教材中清晰可辨。就算他们记不住这座青龙桥站,也总能牢牢锁住“人字形”铁路和詹天佑的名字。这么些年以来,多少文豪的作品已经被剔除出了小学教材,而“詹天佑”却始终屹立不倒。就像耸立在青龙桥车站里的这尊高大的铜像,他的表情坚毅,目光如炬,守望着脚下这座曾繁华似锦也曾萧瑟沉寂的百年老站,也守望着中国铁路人一百多年来的所有梦想与希冀。

如今的青龙桥站,经过了百年厚重的历史沧桑变化与浮沉,仿佛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过去的所有波澜壮阔,一切都已随风而逝,只剩下一种淡然的情怀与博大的胸襟。不会再有昨日几千名游客,呼啦一下坐火车来到这里,只为一睹八达岭长城的雄伟盛况。也不会再有每天几十对列车,在这里调转车头,给古老的人字铁路上留下机械摩擦的喧闹。自从技术含量更新的丰沙铁路修筑完成后,逐渐取代了老京张铁路承载的所有重要的客货运任务,青龙桥站便日趋冷落下来。现在,它已不再办理旅客乘降,但仍全力以赴,发挥着最后余热。由北京北来往于延庆之间的“S”系列城际列车,依旧会选择在青龙桥站完成停车一分钟的技术任务。

好在,人民不会忘记这座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火车小站。在今天复古风潮的席卷下,年轻人开始重新审视起他们祖辈们或许并不珍惜的宝贵古建筑。以寻古探幽为目标的人文旅行方式在很多人心中被大肆追捧,不少人也都开始培养或已经具备保护古建筑的意识。从这个角度上讲,青龙桥火车站既是一座“文物型”车站,可以从近代建筑的角度予以保护和参观旅游,同时它又具备另一层意义上的“卖点”:它属于一座不折不扣的“工业遗址”。就像很多废弃的矿山、钢铁厂被改造成工业遗址公园或创意产业园区那般,一些废弃的与铁道有关的周边物体,也更适合被开发成“铁路公园”,并符合工业遗址的种种特质。这不仅仅从旅游业的角度上可以带来经济效益,甚至可以极大的带动并推广中国刚刚起步的“铁道文化”产业。

小站青龙桥,也开始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一个好的兆头是,来这里游玩的人日益增多。他们的面孔遍布人群之中的任意一个角落,有七十多岁的老奶奶,也有五六岁的孩子,而不是先前或许只有铁道迷才会有兴趣光顾。当然,他们也并非特意“慕名而来”,至少大部分人,往往还是选择游玩八达岭长城结束后,再把这座小站作为一道“餐后甜点”而吃下。而每当城际列车开来之时,青龙桥的站长便成为最“紧张”的一个人。他会再三瞭望四周,确定此时已没有行人停留在铁道上。这也是之前那块警示牌希望所起到的作用:在这座车站仍在投入使用的每一分每一秒内,所有的游客都必须遵循一个最重要的法则,那就是安全第一,毕竟生命只有一次。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