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接受采访,回答了有趣的问题。希望这些回答,能为你的未来增加看不见的可能,也因为那些看不见的你,成就了看不见的别人。五年之后,我们都成为了意想不到的人,会不会比较好玩?而这些尚且在迷雾中徘徊着的未来一点点闪现的时候,是不是能看见过去走过的、快乐悲伤的每一步?
Q1. 是什么使你迈出起步者的第一步的?一个故事、一本书、一个人,还是一个经历?
2011年的时候,看到一张泸沽湖的照片,决定辞掉工作环游中国流浪。是一瞬间的冲动导致想去的,但后来思考,潜移默化的内在联系是镇上长大、高中三线城市就读、家里供完大学就没啥钱也没势力。
总之,网络上屌丝的形象就是我的样子。工作是普通的网站编辑,日常生活就是朝九晚五车流阵阵。但我一直在写歌,在那之前写过《一个人去旅行》,买好相机以后遇到流浪歌手,还站到他的位置去唱歌玩。那时比较迷信网络段子,比如“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或者《天堂电影院》里的“你不出去走走,就以为自己待的地方是全世界”。
总是,年少轻狂加适当的行动力,我带上刚买的相机、一个背包、一把吉他,出发去追寻一个意想不到的明天。
Q2. 曾有人告诉你这是不可能的吗?
这个问题应该反过来问,“你周围有人告诉你,这是可能的吗?”——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哈哈。没人相信我能做到什么,朋友家人虽然表面上支持,其实也就是抱着观望的态度。网络上的朋友虽然鼓励,但估计也是不信的。由于我比较年轻,自我怀疑动摇的时候也很多,好在已经放了许多大话,索性就硬着头皮撑下去,哈哈。
一年后,文笔、摄影,甚至唱功都有很大进步,这是所有人始料未及的。于是我开始相信上天给每个人都埋藏了一份天赋的礼物在地里,我到处挖,而且每一个都挖得比较久,这才挖到了属于我?的。
Q3. 你认为失败是成功之母,还是成功总是基于过去的成功之上的?
我觉得对年轻人来说,是没有失败的,就算成功,也不叫成功,只是下一次失败的前奏。长久地看,成功是基于失败的。我写歌、拍照、写文、做菜,刚开始都是一团糟。正是各种失败让我确定自己不是天才,那就要拿出加倍的努力,才会获得无论世俗意义还是自我都认可的成功。更喜欢的是那句“成功是一趟持续的旅程”,在这个猝不及防的人生之旅里,我最渴望的成功,是快乐、简单,而这恰好是最难的。
Q4. 你所做的事情是你最擅长的吗?还是你需要攻克自己的很多不足之处来实现你想做的事情?
目前主要做的事是写文章、写歌、摄影、做菜,都很擅长了。我在流浪的这一年,坚持四五天就更新一篇2000字以上的生活散文,每天有空就会拍照4个小时以上。到了今年,摄影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在豆瓣都受到许多人的喜爱。至于写文章,从七年前开始写BLOG,文笔一年年地进步,今年可以自负地称之为优秀。写歌很慢,基本每次都是灵感突发一气呵成。
我慢慢地发现,找对了路子,很多事情都可以很快入门,我最擅长的应该是交会的学习。就像TED演讲的人,许多东西是可以交会的,在艺术、技术、娱乐的交会点。因为做的方面很多,每一样回馈的灵感保证我的创作灵感非常多且杂。在家消化了几个月后,已经能够将许多灵感实现,能做到的,比想到的还多。
目前最大的不足就是早上很难爬起来,我想这辈子都很难克服。
Q5. 你人生最艰难的时刻?
应该就是刚毕业患抑郁症时期。
那时候找不到工作,未来一片渺茫,写的文字和歌不被外界承认,后来找到的工作也是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节奏快,压力大,聊天内容无聊乏味,办公室钩心斗角。加之坊间对于文艺青年的评价越来越低,年龄增大,父母的老去,都慢慢累积在心里。
如何跨过抑郁?应该就是看到朋友去做义工,我也开始带上吉他去给脑瘫和自闭症小孩唱歌。发现了这世界上更多的光明、更多的爱、更多的善良都还存在。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获得了一种新的、纯粹的快乐,与金钱无关。这让我找到自己新的人生目的:将自己的生活过得丰富、好玩。即使环境依然苦逼,然后分享出去。
抑郁症曾让我跌到最深的黑暗里,而那段孤独的时间让后来走出来的我不再那么惧怕孤独、寂寞。也因见识了最深的黑暗,现在才能写出、拍出、唱出更加动人的光明。
Q6. 你最有成就感、最自豪的一刻是?
喜欢自己的笑容,不怕照镜子,敢于面对镜子里那个渐渐老去的人。
Q7. 你实现儿时的梦想了吗?
实现了。
儿时在乡下度过,那时镇上买不到炸鸡腿,整个童年的幻想就是某天可以想吃鸡腿就吃鸡腿。我属于这两年才有梦想的人,而这样的经历告诉我,不必执著于人生太早时期的想法。梦想不是死的,应该随着时光而流动,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他不应该被捆绑,即使是被梦想捆绑。现在做这么多事情的原因之一在于,希望不被任何一种欲望束缚,很多人都被最初的梦想吞噬了,我可不希望这样,没人规定这辈子必须只是一种人。
Q8. 对你影响最深的一本书或电影?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这本书是我的圣经。
里面主要说到中国人的心性、梦想、读书乐趣、幽默、幸福之源,以及中国人潜意识里渴望的简朴生活。我现在就在实践着这本书里所说的,比如“人生的盛宴已经摆在我们的面前,现在唯一的问题是我们的胃口怎样,原来问题是胃口而不是盛宴”“一个真正的旅行家必是一个流浪者,经历着流浪者的快乐、诱惑和探险意志。旅行必须是流浪式的,否则便不能称其为旅行”。
这本书很老了,虽然看上去很像现在流行的身心灵类图书,却是完全不同的。我在实践的过程中简直变了个人,对生活重拾了超越学生时代的热爱。在我的流浪中,也将游兴摆在第一位,不去苛求吃喝质量。在二十四岁的时候,已经不那么看重物质,虽然我有能力追求到这些。
Q9. 当你回头望的时候,是否有那么一个时刻改变了你的整个人生?
有。就是当我在丽江第一天卖唱三小时赚了四百元的时候,就知道不会回去了,回去还没有卖唱赚得多啊,哈哈哈。如果去年一整年算一个时刻,那就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刻。喜欢那句话,“年轻的流浪是一生的养分”,现在我的视野比之前开阔多了,从摄影作品明显看得出来。而另一个时刻,就是见到一位三十多岁就已到癌症晚期的亿万富翁,她反而羡慕我的自由和年轻。她对我说:“我现在身不由己,被欲望推到这个位置,停不下来了。”
这个时候,你就发现,过多的名利都是束缚。富翁们大多被束缚在五分钟响一次的手机里。人们只想要拳头大的饼,结果摊出桌子那么大一张。对我来说,还是做喜欢的事儿,每年赚个固定的几万块,到朋友家蹭蹭饭,这个人生就完美了。
Q10. 如果明天就是生命的最后一天了,你会做什么?
打电话给以前追求失败的女生,讨论下当初为啥没成功;弹吉他唱首我们都喜欢的歌;写一篇长长的文章说再见,将豆瓣个人介绍改成“这个话痨去另一个世界继续了,拜拜”;打电话表个白啥的,免得死不瞑目;和父母在一起,做几个拿手的菜,吃吃喝喝;其实想去裸奔一下,活这么大这个事儿一直没有勇气做,实在遗憾。
然后就没了,至少到现在想爱的人爱了,恨的人使劲忘记了,想啃的鸡腿啃到了,也给别人和自己留下了许多的快乐,就像我喜欢的金敏导演的遗书最后一句:我要带着对这世界上所有美好事物的谢意,先走一步了。
Q11. 对那些现在或者即将成为起步者的人,你有什么建议吗?
人生哲学就是,人生是用来体验的,任何一种体验都会是未来的一部分,即使是失败、羞辱。当我们有了不同的体验,再去做事情,会有不同的眼光,这样起步的地方就不同了。我的终极目标是要成为老顽童,有最强的武功和最淡薄的心性。我不相信天堂、来生,所以这一辈子就要酣畅淋漓地过完。有这残破的人间可以过,就不奢望什么永恒了。
如果用林语堂先生的定义就是这样:中国哲学家是一个睁着一只眼睛做梦的人,是一个用爱及温和的嘲讽观察人生的人,是一个把他的玩世主义和慈祥的宽容心混合起来的人,是一个有时由梦中醒来,有时又睡了过去的,在梦中比在醒时更觉得朝气蓬勃,因而在他清醒的生活中放进了梦意的人。他睁着一只眼,闭着一只眼,看穿了周遭所发生的事情和他自己的努力徒然,可是还保留着充分的现实感去走完人生的道路。他很少幻灭,他没有虚幻的憧憬,很少失望,因为他从来没有怀着过度的希望。他的精神就是这样解放了的。而像约翰?列侬在Imagine里唱的,我是一个Dreamer,相信这个世界会因为我的存在,变得美好那么一点。
经营哲学就是打破与纯粹。
我讨厌条条款款尔虞我诈的商业模式,在路边卖明信片都是随便别人给多少钱。他认为值多少钱就给多少钱,而我专心唱自己的歌就好。反而这样自然的姿态赚到的钱达到了最多3小时700元平均3小时400元。做自己想做的事做得够好,反而能得到更大的自由和商业尊重。而本身我不在乎赚多少钱,作为创作者用钱是无法证明自己的,能自在地拍照、唱歌、写文章才是最大的喜乐,而这喜乐用钱根本无法企及。
综上所述,就是用一种明澈的理想主义,去获得现实的成功,从而更加印证理想的明澈。就像我最近一篇长文里写的,“我们都应该如此努力,努力到连恨我们的人都觉得我们有那么点值得爱”。连那些整天咒骂的人都说,靠,这哥们儿不成功简直是逆天。因为,不是这个世界不够好,而是我还不够好。不是这个世界太黑暗,而是我还不够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