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结构影响企业的发展。我认为万科面临的发展瓶颈,是缺少“战略性大股东”的助力以及海外的融资渠道,所以希望在股权结构上进行调整,吸引有实力的财团进入,成为战略性大股东。这些财团应该具备这样的条件:在国内有较多的地产项目或土地储备,同时具有一定的金融背景或较强筹资能力,它也需要万科这样一支专业化的队伍来实现利润的转化。这个问题如果能在2000年内解决,那将是继万科股份化改造之后的又一个里程碑。
大股东进入后,万科的经营班子会不会被大改组?我没有这个担心,因为万科的价值就在于这套经营班子和他们所代表的经营管理队伍,万科并没有大量的土地储备供大股东套现。所以,如果大股东更换万科的管理团队,那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
从另一个角度看,大股东的介入,毕竟会对经营班子的决策和经营有些制约,但只要对公司长远发展有利,即使失去一些自由也是值得的。这对大股东和万科来讲,是双向受益。这一点,万科与许多上市公司不同,它们更多是希望摆脱大股东的行政干预,弱化大股东的地位;我们则是希望找一个大股东,因为我们的财富就是这支专业化队伍。
我想到了华润。
早在1996年上半年,万科就与华润进行了第一次“亲密接触”——把怡宝蒸馏水公司转让给了华润集团子公司华润创业。当时,担任华润创业执行董事的黄铁鹰负责在中国收购啤酒和饮料公司,第一次见面,我们用不到10分钟就在价格上达成了一致。但接下来一段时间,收购进度却放慢了。电话沟通中,我向黄铁鹰抱怨:华润创业的收购条件过于复杂苛刻,华润的香港律师要求万科签署对怡宝蒸馏水公司资产和经营状况担 保的条款,多达30多条!黄铁鹰解释:因为收购过程存在一些不确定问题,必须要求出售方给予承诺。我脱口而出:“你们这么不信任万科,显然是没有收购诚意!”黄铁鹰也急了,反驳道:“你站在我的角度想想,如果我把怡宝收到手后,此前的应收款都收不回来,那怡宝还值这个价钱吗?如果你对你的企业这么有信心,为什么你不敢保证它的应收款有90%能收回来?如果这些厂房和设备真是你的企业合法拥有,为什么不能白纸黑字地承诺?”
我听黄铁鹰力陈理由,明白过来:他们这是更规范、更符合市场原则的做法。三天后,我在对方律师起草的收购合同文本上签字。签字时,我当着许多万科同事的面对黄铁鹰说:“如果有机会,我想请黄先生给万科专门讲讲企业并购。我们四年前收购怡宝,只用1页半纸的合同,四年后你们收购怡宝用了30多页纸。在收购兼华润最早成立于1948年。当时,中国共产党开始考虑夺取政权后的治国大计。在建立政权后如何解决党的经费来源问题上,当时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了建立党营公司的设想。公司的名称定为“德润”,取朱德的“德”,毛润之的“润”,后经朱老总提议改为“华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