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长时期内,香港华润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的重要窗口,在对外贸易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从这个意义上讲,控制华润的国家资本显然是根正苗红的。自改革开放以来,由国家绝对控制的香港华润公司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由外经贸部在香港的窗口公司转变为中央直属的45家特大型企业之一。即使在黄金遍地的香港,华润也堪称巨鲸,总资产高达500亿元人民币,净资产400亿元,旗下拥有5家上市公司。 表面上,香港华润百分之百属于中资公司,但华润控股的上市公司华创、北京置地、立智国际、五丰行等已经资本国际化,这几家在香港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公司的资本额已经占到整个华润集团的70%以上。并这个领域,你让我们知道了专业和非专业的区别。”此后,华润与万科开始日益频繁地接触,关系更加密切:1998年,我被华润旗下北京置地聘为独立董事,1999年,黄铁鹰被万科聘为独立董事。
香港华润的主体是市场化的财团,同长江实业、新鸿基本质上没有多大的区别。如果说有区别,就是董事长是由北京选派部长级别的人物,而总经理则是市场化的产物,当时总经理宁高宁先生就是这样一位职业经理人。华润集团的上市公司系拥有一支成熟的职业经理人队伍。正在进入高速增长期的万科需要国际资本的支持,此时纳入华润上市公司系,正逢其时。在华润的五大业务中,“以住宅开发带动地产、建筑、装修及建筑材料生产和分销”的定位正好契合万科“成为中国房地产行业领导者”的企业愿景。这一切,为万科引入华润制造了良好的契机。
问题是,华润是否有意扮演万科战略性大股东的角色?商务交往持续几年后,我和黄铁鹰已经成为比较熟悉的朋友。有一天,我问他:
“你这么欣赏万科,为什么没想过把万科也收购了呢?”黄铁鹰反问:“万科经营得这么好,为什么你非要替自己找个主子?”我回答:“要成为中国房地产行业领跑者,必须同世界资本市场接轨。”黄铁鹰问:“公司做大了,就是别人的了,董事长的职位可是你自己的,你不怕
哪天华润把你炒了?”我回答:“如果有人比我做得更好,炒我是应该的。”黄铁鹰没有立刻给我答复。过了一段时间,华润创业就收购问题正式与万科接触,并提出,在接触万科大股东深特发之前,要先请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对万科进行审计,并派员进入万科了解业务运作。后来,黄铁鹰告诉我,华润的考虑是:通过收购万科,可以完成房地产全国布局,又可以获得万科的管理资源,可是王石这么一厢情愿地推销万科,很难说公司的经营业绩会不会有什么难言之隐。
我同意了黄铁鹰提出的要求。华润创业用200多万港元,请香港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对万科进行审计。审计结束后,毕马威一位合伙人对黄铁鹰说:“这是我所见到的账目最清楚的中国内地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