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毛泽东如切如磋、亲密无间
毛泽东的书房里,忽地挂起了一幅清朝书画家郑板桥(郑燮)的手迹。郑板桥乃“扬州八怪”之一,草书劲峭,体貌疏朗,自成一格。
在抽烟、喝茶的片刻,毛泽东踱了过去,不时驻足,细细欣赏着郑板桥那竖长撇法运笔,有时甚至用手指头在掌心比划起来。
毛泽东喜欢书法。他的字,潇洒豪放,无拘无束,如天马行空,似蛟龙过海。闲暇时,端详百家书法是他的嗜好。
那幅郑板桥的草书挂了几天,忽地不见了,却出现在田家英家中。
过了些日子,又一幅清朝书法家的手迹,出现在毛泽东书房。几天之后,却又出现在田家英家中……
人才学家们仔细研究过父母对子女、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却未曾研究过首长对秘书的影响。
毛泽东比田家英年长29岁,犹如他的父辈。工作在毛泽东身边,田家英深受毛泽东的熏陶。何况田家英原本就喜欢文史,跟毛泽东有共同的兴趣、共同的爱好,这使他们之间跨越年纪的沟壑,如切如磋,亲密无间。
平心而论,田家英的字写得并不好。毛泽东常派他去北京荣宝斋买字帖,使他对书法也产生强烈的兴趣。毛泽东最喜欢的是怀素的字,书法属“怀素体”。怀素是唐朝名僧,毛泽东的大同乡——湖南长沙人,以“狂草”著称。怀素继承并发展了唐朝张旭的狂草,后人称之为“颠张狂素”。见到怀素的帖子,田家英必定为毛泽东买下。见到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草书拓本,于右任的《标准草书范本千字文》,以及《草诀歌》,田家英也为毛泽东收集。
常在荣宝斋走动,田家英竟因此爱上清朝的字。他的工资、稿费,有多余的就用来买清朝字画——主要是字。借此他研究书法,更借此研究清史。陆陆续续,他买了上千幅清朝字画,成为他毕生的唯一“财产”。每当他买到清朝的字幅,总是先在毛泽东那里挂几天。毛泽东看过了,他这才移回家中。闲暇时,评论古人书法,常成为毛泽东和他的共同话题。
毛泽东写诗词,写罢,或觉得诗词写得不好,或认为字写得不好,随手就把纸揉成一团,扔进废纸篓。爱诗爱字爱毛泽东的田家英,却说那是“国宝”,总是从废纸篓里把一团团宣纸拣起,摊平,然后装裱起来。如此这般,他裱成一大叠。内中有毛泽东自己写的诗词,也有毛泽东抄录古人的诗词,如唐朝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
1963年,在为毛泽东编辑《毛主席诗词》一书时,田家英拿出从废纸篓里捡回的一首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看毕,哈哈大笑:“嗬,我还写过这么一首诗!写得还可以,收进去吧。”
原来,1949年4月,当时已经由西柏坡迁至北平香山的毛泽东,得知解放南京的喜讯,欣然命笔,写下一首七律。大抵写毕又不甚满意,揉成了一团。幸亏田家英细心,保留了毛泽东的手稿。自从《毛主席诗词》印出,这首七律广为流传,脍炙人口: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如今,能够随口背出此诗的大有人在,而这首诗背后的故事倘不是田家英夫人向笔者讲述,几乎鲜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