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现当代散文杂谈(一)(1)

一切皆有可能 作者:戴建业


春节有闲在家读闲书,随手乱翻现当代作家的散文,翻着翻着自然就有很多杂感。这两天“老夫聊发少年狂”,每天将自己的阅读感想发在微博上,下面是近三天微博上随感的辑录。由于微博上每条不得超过140字,每则随感也就以140字为限。

可惜自己腹中既俭,不能像周作人那样涉笔成趣;识解又浅,不能像鲁迅那样益人神智;灵根更钝,难得像钱锺书那样体悟入微。好在发微博可以任情快意,不须琢磨章法,不必修饰语言,所以每则杂感多少还有一点儿自然风致。当然,“自然的”不一定就是“好看的”,否则,那些未经整容的姑娘岂不都成了天仙?

一、周氏兄弟

1.周氏兄弟的文章妙不可及,周树人文章的老辣、深刻、峻峭易于感知,周作人文章的涩味、苦味、淡味则难于领略。我上大学时近鲁迅而远知堂,今天大学生更难感悟周作人文章的神髓,要和今天青年人讲清楚什么是文章的涩味和苦味非常之难,更何况很多大学老师也不知道什么是“涩”。斯文扫地,风雅无存!

2.周作人常有“一种焚香静坐的安闲而丰腴生活的幻想”,认为“于日用必需品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并感叹当时的生活“极端地干燥粗鄙”。他当时还有“焚香静坐的安闲”和“丰腴生活的幻想”,现在连这种“安闲”与“幻想”也没有了,大家只知道暴发户式的炫耀、显摆与俗气。

3.周作人在《北京的茶食》中说:他不大喜欢二十世纪的中国货,“美其名曰国货”,其实是外国货“粗恶的模仿品”。差不多一百年过去了,今天的国货仍然还是外国货“粗恶的模仿品”,充斥整个市场的都是“山寨”品。更可怕的是,不仅物质产品是“山寨”,连精神也是西方文化的copy,我们民族全无创造力。

4.周作人在《雨天的书·自序》中说,在一个多雨的冬天时,“在江村小屋里,靠玻璃窗,烘着白炭火钵,喝清茶,同友人谈闲话,那是愉快的事情”。不知今天的青年人还能不能感受这种闲情逸致?愿不愿去品味这种雅士的风情?我们的心境越来越浮躁,精神越来越荒芜,感觉越来越粗糙,因而离周作人也越来越远。

5.(附梁遇春):现代散文作家中梁遇春算是才高命薄的代表,留下一本《春醪集》,一本《泪与笑》,几本英国散文翻译,二十多岁就撒手人寰,给后人留下无数惋惜与嘘唏。梁遇春的文章深得英国随笔的神髓,又有中国小品的情韵,论事略无忌讳,抒怀滔滔不绝,构思翻空出奇,读来叫你欲罢不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