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纪念毛主席诞辰九十周年,《人民日报》和《新闻战线》先
后选登了毛泽东同志八篇过去未发表过的关于新闻工作的论述,供
新闻战线的同志们学习。其中,有一篇是一九五七年三月十 H 《同
新闻出版界代表的谈话》,作为亲聆教诲者之一,我读了感念尤深。
这次谈话,是我终身难忘的。当时和前后的经过,迄今如在目
前;但毕竟已事隔近三十年,我的记忆力又在衰退中,现在回忆起
来,有些细节已记忆不周全,有的则不必或不宜加以详述。比如,
“谈话’的第三段:‘你们的报纸搞得活泼,登些琴棋书画之类,我
也爱看……”这段话,其实也是指的《文汇报》,是毛主席见到我
后,握着手谈的。他老人家还接着说了一大段鼓励和肯定的话,就
没有必要详谈了。
上海被邀参加全国宣传工作会议的,有约三十位,都是文化、
教育、文艺界有一定代表性的人物,由市委宣传部长石西民同志带
队。还有一个后来以“咬人”闻名,并曾在“十年”动乱中煊赫一
时的人物,当时是个小干部,大概是随同去做些事务工作的。
我们被安排住在百万庄招待所。到京的第二天上午,即去政协
礼堂听了毛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讲话的录音 —— 即后来发表
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蓝本,大家很兴奋。几
个月后发表,内容则多相背,这应是参加者所尽知的。
以后有几天,上下午都详细学习和热烈讨论了“讲话"。有一
个后来也曾煊赫一时的某“老’,还曾来做了一个“启发报告”,鼓
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因为离市中心太远,我又想和浦熙修同志等驻京记者谈谈工
作,三天以后,就搬到《文汇报》北京办事处居住。
008 ◎ 风雨故人
三月十日下午一时许,《解放日报》总编杨永直同志赶来,匆
匆地说:“毛主席要接见我们,赶快去吧。" 我连忙上了他的汽车,
直驱中南海。
当时毛主席的住所,庭院中并没有什么特殊布置,院墙还有些
剥落未修。会客厅中,只有一张长桌,四周是普通的椅子,功高任
重的伟大领袖,生活如此简朴,使我惊讶不置。
他老人家先在会客厅前和前来谒见的同志一一握手、谈话,除
我和杨永直同志外,新闻界还有邓拓、金仲华、王芸生、赵超构诸
同志,出版界只记得有舒新城同志。
陪同接见的有哪几位,我记不清了,反正没有周总理,也没有
刘少奇同志和其他政治局领导同志,连中宣部长陆定一同志也没有
参加。文化部副部长钱俊瑞同志是最后赶来的。记得毛主席还风趣
地说:“钱武肃王的后人来了。’
大家人座后,是上面提到的那一“老" 先开口:“各位有什么问
题要请教主席的,请提出。”默然了约一分钟。邓拓同志轻轻对我
说:“铸成同志,你先谈谈。’我就说:“我们从旧社会过来的人,对
马列主义还没有学好,在报纸上如何开展‘双百’方针,感到很难
掌握,怕抓紧了会犯教条主义的错误,放松了会犯修正主义的错
误,请问主席,该怎么办好?’
毛主席含笑而慈祥地详细谈了约半小时,要点就是《同新闻出
版界代表的谈话》的第一段。
以后,主席又问:“你们在开展‘双百’方针中还有什么具体困
难没有?’
我说:“我们的报纸开展电影问题的讨论后,刚发表了几篇文
章,就受到了猛烈的围攻[1]。于是,别人有意见也不敢再提了。
( 1 ] 当时张春桥任上海市委宣传部文艺处长,组织了这次围攻。
第一部分 正 篇 ◎ 009
我的想法是:最好让人家把意见都谈出来,再开展讨论,就会得出
较正确的结论。”
主席的答复,大意就是《谈话》中的第二段。记得他老人家还
说:“请周扬同志给你们写一篇小结。这样,批评,反批评,小结。
正、反、合,这就是辩证法嘛。你的意见如何?’我连忙点头,由衷
敬佩主席的安排。
以后,其他同志先后提出问题,主席一一作了答复,内容
见《谈话》的其他各段。
那次接见后的第二天晚上,上海来的同志开了全体会议,由陈
望道同志传达主席接见教育界的谈话;徐平羽同志 (当时的上海文
化局长) 传达主席接见文艺界的谈话;由我传达主席接见新闻出版
界的谈话。上述的那个“小干部" 正坐在我旁边。我传达完后,还
笑着对他说:“主席在讲话中,还提到你的名字表扬了你呢。”他满
脸通红,含有喜色。
全国宣传工作会议闭幕后三天,我就出国,被任为访苏代表团
团长,去苏联参观了十个加盟共和国,历时五十天,五月下旬回国
时,“大鸣大放’的高潮已过去了。
还记得出国前夕,邓拓同志——当时的《人民日报》总编辑、
全国新闻协会主席曾对我说:‘我根据中央的意见,已关照徐晃同
志 (团的临时党组书记兼副团长):除了纯粹讨论党内问题外,党组
会议,都要请团长列席。’
我对党,对毛主席,真是感激涕零。
一九八四年一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