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贵的 自信 ——忆周叔瞍先生 周叔瞍先生逝世快一个月了,他的一段遗言,却一直深印在我 的心里。大意是说,他自信生平没有说过一句假话,所以临终觉得 宽慰,无所愧怍。 这几句话看来平淡,但是举世滔滔,有多少人抚心自问,敢于 有此自信? 周老真可说是簪缨世家,祖父周馥是清末的大学士、两江总督 、兼南洋大臣,和袁世凯有相当深的交谊。因为这个关系,他的儿子 周学熙在民初屡任财政总长,被目为袁世凯的“荷包”,但是父子都 没有卷入“洪宪" 的狂潮,不像后起的梁士诒辈那样。 周老是学熙先生的儿子,早年即在实业上承继父业,主持启 新洋灰 (水泥) 公司,参加开滦公司董事会,还办了其他工业,俨 然是华北最大的民族资本家。一九四九年他带头响应“公私兼顾、 劳资两利”的号召,带头把天津的经济由恢复步入发展,由公私合 营转为国营,和上海的盛丕华同时成为第一批也是最后一批的工商 业者的副市长。 在旧社会做生意,要守信用,不说假话,已是难能可贵了。五 十年代中期以后,不要讲说真话,一个“指示”下来,表态稍为迟 一些,“万岁" 喊得轻一些,就立即可能遭到怀疑,蒙受不测之祸。 就以盛丕华来说,因为他的儿子盛康年 (当时的民建常委),口没遮 拦,说了几句真话,就挨了“好学生" 的棍子,盛老不久也株连抑 郁而长逝了! 叔瞍先生在“文革" 中也被罢官。他有一个儿子在北京大学教 历史,却善观风色,写了不少歌颂“法家”的文章,一时成为“紧 038 ◎ 风雨故人 跟’的头面人物,周老所以能苟全性命,大概是沾了这点“光" 吧。可见人的品德不能遗传,知识分子的变质,有时比资产阶级还 要出人意表。 学熙先生和徐谦 (季龙) 先生是儿女亲家。在太平洋大战前, 这对年轻夫妻曾在香港经商。后来徐公子去了美国,听说还在大学 任教。周“小姐" 留在国内,则早在“文革”中辞世了。 学熙的孙子周煦良,英文和文学修养很深,是傅雷生前的好 友,抗日战争胜利后,和马叙伦先生等发起民主促进会,一直是上 海民进的首领之一,被推为全国政协委员,不幸患有严重的肺气 肿,在华东医院卧病三年,赖人工气苟延残喘,而稍有精力,还致 力于翻译文学名著。就在叔搜先生辞世前后,也长离人间了。他能 否像乃叔一样,在临终前说过类似的遗言呢? 不说假话,是高标准。在“实逼处此’时,表态而能斟酌一定 的尺寸,也是难能可贵的了。 在去年秋冬之际,冻雨纷纷的时候,不还有人急于赶浪头吗? 今年欣逢叶圣陶先生九旬大寿,又是巴金先生八旬大庆。他们 二老,都是以敢说老实话而受人尊敬,被 目为知识分子的好典范 的,祝福他们更加健康长寿。 近一年来,中央一再希望海内外朋友成为党的诤友。要求是很 真诚的。提倡和鼓励不说假话,应该是个起点,进而才能知无不 言,言无不尽。 三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