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林夕、香港和歌词(2)

替全世界去仰望 作者:林东林


而老实说,香港之于林夕,亦提供了它地缘和文化养成上的优异之处。从1841年的港英时代开始,除却“二战”中日治时期的3年零8个月,香港至始至终全盘西化,照搬英国的各种制度规矩和生活,大到资本主义,小到吃喝拉撒,百多年来已渐渐自塑成其自身的一部分。

此外,香港纵然再怎么西化,依然是中国人的底子,它保留着传统中国的价值和文化,尤其是1949年之后的香港,国民政府败退大陆之际,很多人选择去了香港,这些人亦带去了传统中国社会的文化基础和生活点滴。所以,在1841年之后乃至今天两岸三地的格局中,香港即以这种特别保证了其特色与地位,而生于斯长于斯求学于斯工作于斯的林夕耳濡目染良久,被熏化陶冶成不中不西、亦中亦西的香港文化的一块通灵宝玉,误坠红尘凡世,难怪让人爱不释手。

红遍两岸三地的他,出道20年来词作3000余首,写得那么玲珑剔透、洞悉世情,即是拜香港这块中西杂汇的宝地所赐。他的词最玩味的是一个“情”字,男女之情,儿女私情,他的底子是最最中国的,有柳永、纳兰容若、李煜的影子,亦有老庄和佛家的底子,尤其是在近年学佛之后,他笔下渐渐多了一份自省和通明。近代以来,中西之间的激烈碰撞与耳鬓厮磨,因有香港这么一块试验田折冲缓和总还是好的,殖民地的名声虽不好听,但也不至于全是坏的一面,更何况今天的香港中西皆好。而对内陆的我们来说,幸甚至哉,多亏有一个香港,多亏还有一个林夕。

我还记得陪他在广州暨南大学活动,结束后林夕从后门出来,为了避免粉丝,我安排了一个假象,伪装成林夕还在休息室接受采访,记者也先不要出门。但仍不乏有熟悉个中关节的人,一个女生还是在后门等着,拿着一本书索要签名,她疾声说:“林夕老师,只要五秒钟,只要五秒钟”, 林夕草草一签,她说:“中国的文坛太干涸了。”声音回荡在岭南空旷寂寞的黑夜里!

那一句“中国的文坛太干涸了”,我不知道林夕听到没有,听到了又作何感想。于他可能没所谓,而于我则心中不免一紧:我们常说香港是文化沙漠,而现在的文化沙漠到底是哪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